11画

4

dtbh

qjnl

ciy

57027

6画

4

11135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90A6

意为国家、邻邦,取名寓意治理国家。友邦,邦交。用于人名也指善于交际,朋友众多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38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269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1255頁,第9

唐韻》:博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悲江切,𡘋音梆。說文》:國也。周禮・天官》:大宰掌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【註】大曰邦,小曰國。

又,《釋名》:邦,封也。封有功于是也。書・蔡仲之命》:乃命諸王邦之蔡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明有邦嚴。

又,引卜工切,音崩。詩・小雅》「以畜萬邦」,叶上訩。【又】「保其家邦」,叶上同。又,〈大雅〉「御于家邦」,叶上恫,凡《》、《》邦字𡘋同此音。

注解

〔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邦〕字拼音是b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丰、⻏

〔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是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。

〔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āng] ⑴ bāng ㄅㄤˉ 国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邦的意思

bāngㄅㄤ

基本解释

bāng ㄅㄤˉ 国。友~。邻~。~交(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)。~国(国家)。~人(本国的人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: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。

2.同本义。

state;

邦,国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书序云:‘邦康叔,邦诸侯。’论语云:‘在邦域之中’。皆封字也。”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。 —— 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以佐王治邦国。 —— 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”按,散文邦国亦通。利用为依迁邦。 —— 《易·益》协和万邦。 —— 《书·尧典》以畜万邦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后非众罔与守邦。 —— 《国语·周语》

3.汉避高祖讳,多以国易之。

且在邦域之中矣。 —— 《论语·季氏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 —— 《书·五子之歌》及公子返晋邦、瘵兵伐 郑,大破之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喻老》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 —— 《论语·学而》

邦畿(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);邦家(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);邦国(诸侯的封国。大的叫邦,小的叫国,后泛指国家)

4.泛指国家。

country; nation;

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 —— 南朝齐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(治)于家邦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唯求则非邦也与? —— 《论语·先进》

邻邦;盟邦;邦典(国家的法令制度)

5.疆界,边界 。

boundary;

邦墓(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)

6.国都,大城镇。

capital;

逼迫迁旧邦,拥王以自疆。 —— 《悲愤诗》

7.泛指地方。

place;

负海之邦,交趾之土,谓之南裔。 —— 《博物志》

8.姓。

动词

封,分封 confer 设五等,邦群后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博江切頁碼206頁,第11

異體邫、𨚚𨚦、邦

邦國也。从邑𡴀聲。

𤰫

異體

𤰫古文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北江反頁碼528頁,第3行,第1

𤰫國也。從邑丰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古謂封諸侯爲邦,故《尚書》曰:『乃命諸王而邦之蔡。』漢諱邦,故兩漢無稱。張華《博物志》曰:『東夷有國,謂國爲邦,行酒爲行,觴秦之遺也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28頁,第4行,第1

古文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傳》曰:「分之土田陪敦,命之伯禽,封於少昊之虚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博江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129頁,第3許惟賢498頁,第5

𤰫國也。

段注《周禮》注曰:大曰邦,小曰國。析言之也。許云:邦,國也。國,邦也。統言之也。《周禮》注又云:邦之所居亦曰國。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。析言則國野對偁。《周禮》體國經野是也。古者城𩫏所在曰國,曰邑。而不曰邦。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《書・序》云:邦康叔。邦諸矦。《論語》云:在邦域之中。皆封字也。《周禮》故書。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。邦謂土畍。杜子春改邦爲域。非也。

从邑。丰聲。

段注博江切。九部。

古文。

段注從㞢田。之適也。所謂往卽乃封。古文封字亦從之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邦、封聲義一動一名而已。

邦、封聲義一動一名而已。⑴ 大曰邦,小曰國,封、邦音近。⑵

白话解释

邦,诸侯封国。字形采用“邑”作边旁,采用“丰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邦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從丰從田,像植樹於田上,以會地界之意。《說文》古文承此字形而來。金文字形從邑、聲(為封字初文,本義也是植樹於土上以為地界)。從邑,表示封國之意。戰國文字字形從邑、丰聲,字從土已轉為橫線,而看不出從土構形。從篆文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邦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07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522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404頁
4說文校箋第261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253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904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564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37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33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60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25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207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540頁【補遺】第16975頁
14通訓定聲第21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45頁【崇文】第2177頁
16說文句讀第829頁
17章授筆記第273頁,第10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246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29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