郓

yùn ㄩㄣˋ

16画

9

plbh

bqnl

wwhy

37527

8画

6

4515215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90D3

基本字义 ● 郓 (鄆) yùn ㄩㄣˋ  1. 〔~城〕地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  2. (鄆)地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51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4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1261頁,第8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王問切;《正韻》:禹問切,𡘋音運 —— 魯地名。春秋・文十二年》:城諸及鄆。【註】莒魯所爭者,以其遠逼外國,故帥師城之。又,〈成四年〉:冬城鄆。【註】公欲叛晉,故城而爲備。又,〈九年〉: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,莒潰,楚遂入鄆。【註】鄆,莒別邑。又,〈十六年〉:晉人執季孫行父,公還待于鄆。【註】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。又,〈襄十二年〉:莒人伐我東鄙,圍台,季孫宿帥師救台,遂入鄆。又,〈昭元年〉:取鄆。左傳》:趙孟曰:魯莒爭鄆,爲日久矣。又,〈二十六年〉:公至自齊,居于鄆。六書故》:春秋有二鄆,莒在魯東,莒魯所爭東鄆也;公待于鄆者,西鄆也。文公城諸及鄆,不聞與莒爭;及成公時,楚伐莒入鄆,則鄆自爲莒邑,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。

又,州名。韻會》:古兗州之域,魯附庸國,漢爲東平國,隋置鄆州。

又,《集韻》:河內沁水鄕名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魯大夫,食采于鄆,後因氏。

又,《集韻》:于分切,音云 —— 義同。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5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4頁,第31

《春秋・成九年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,莒潰,楚遂入鄆。

謹照原文遂改人。

注解

〔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鄆〕字拼音是y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軍、⻏

〔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ùn] ⑴ 见“郓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郓的意思

yùnㄩㄣˋ

基本解释

〔~城〕地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

(鄆)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古地名。

Yun town;

郓,河内沁水乡。从邑,军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2.春秋鲁有二郓邑: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。公元前616年,季孙行父所筑。鱼莒屡次争夺,称“东郓”。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。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,称“西郓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王問切頁碼208頁,第12

鄆河內沁水鄉。从邑𠣞聲。魯有鄆地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于藴反頁碼533頁,第6行,第1

鄆河内沁水鄉。從邑軍聲。魯有鄆地。

鍇注臣鍇按:鄆,古嬴姓國。又,杜預曰:「魯叔孫帥師疆鄆田,此東鄆。莒、魯所爭者,在城陽姑幕縣西南員亭。又昭公居於鄆,即西鄆。」東郡廩丘縣東有鄆城是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王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150頁,第2許惟賢506頁,第6

鄆河內沁水鄉。

段注河內郡沁水,二志同。今河南懷慶府濟源縣縣東北有故沁水城是也。沁水縣有鄆鄉。

从邑。軍聲。

段注王問切。十三部。

魯有鄆地。

段注見《左氏春秋》經,傳。《公羊》作運。文公十二年,成公九年,襄公十二年,昭公元年之鄆。杜云:莒別邑。在城陽姑幕縣。此在魯東者也。成公十六年之鄆。杜云:魯西邑。在東郡廩丘。此在魯西境者也。東鄆當在今山東青州府諸城縣。西鄆在今山東曹州府鄆城縣,有鄆城故城。按此與沛城父有䣙鄉,魯東有䣄戎爲一例。別於前義。

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10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527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408頁
4說文校箋第264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255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914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158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40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350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62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261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210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607頁【補遺】第16983頁
14通訓定聲第314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54頁【崇文】第2213頁
16說文句讀第842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282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634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