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18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29頁,第5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19頁,第44字
音《唐韻》:莫奔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謨奔切;《韻會》:謨昆切,𡘋音捫。《說文》:聞也。从二戸。象形。《玉篇》:人所出入也。在堂房曰戸,在區域曰門。《博雅》:門,守也。《釋名》:捫也 —— 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。《易・同人》:同人于門。【註】心無係吝,通夫大同,出門皆同,故曰同人於門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賔于四門,四門𥠇𥠇。【傳】四門,四方之門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秋之月,其祀門。《周禮・天官・掌舍》:爲帷宮,設旌門。【註】王行止食息,張帷爲宮,樹旌以表門。【又】設車宮轅門。【註】王止宿險阻之處,車以爲藩,則仰車以其轅表門。今慕府亦稱轅門、牙門。《楚辭・九辯》:君之門以九重。【註】天子九門,關門、遠郊門、近郊門、城門、臯門、雉門、應門、路門、寢門亦曰庫門。
义又,譙門,城上爲高樓以望者。《前漢・𨻰勝傳》:獨守丞與戰譙門中。
义又,橋門,國學門也。《後漢・儒林傳》:圜橋門而觀聽者,蓋億萬計。
义又,師門。《後漢・桓榮傳》:上則通達經旨,下則去家慕鄕、求謝師門。又,《通鑑》:唐狄人傑,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。或謂曰: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世族盛著曰門望。【韓顯宗疏】言門望者,祖、父之遺烈。
义又,凡物關鍵處,皆謂之門。《易・繫辭》:道義之門。【疏】物之得宜,從此易而來,故云道義之門,謂與道義爲門戸也。又,老子《道德經》:衆妙之門。
义又,期門,勇士也。《後漢・譙𤣥傳》:帝始作期門,數爲微行。【註】《前書》:武帝微行,常與侍中、常侍、武騎,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,期諸殿門,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。成帝微行亦然,故言始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期門佽飛,列刃攢鍭。
义又,官名。《周禮・地官》:司門,祭祀之牛牲繫焉,監門養之。《後漢・百官志》:黃門侍郎六百石,掌侍從左右給事中。【又】門大夫六百石。【註】《漢官》曰:門大夫二人,選四府掾屬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小宗伯》:其正室,皆謂之門子。【註】將代父當門者也。《左傳・襄十一年》:大夫諸司門子勿順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七年》:託於木門。【註】木門,晉地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。【孟康註】在新豐東十七里。又,〈秦本紀〉:敗三晉之師於石門。《一統志》: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,踰中條山,通陝州道,山嶺參天,左右壁立,閒不容軌,名曰石門。
义又,鴈門,郡名。見《前漢・地理志》。
义又,山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浮于積石,至于龍門。【傳】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。《後漢・逸民傳》:龎公攜其妻子,登鹿門山。又,《正字通》: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。〈漢光武紀〉寒門註:師古曰: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,盛夏凜然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。【註】南門二星,在庫樓南,天之外門。明則氏﹑羌貢㊟〔占:明則氐﹑羌貢,暗則諸夷叛〕。〈天文志〉:大微星,南四星,執法;中,端門;左右,掖門。
义又,姓氏也。公卿之子,敎以六藝,謂之門子。後因以爲氏,後魏門文愛。又,東門、西門、雍門、木門,俱複姓。《左傳・宣十八年》〔註〕:襄仲居東門,故曰東門氏。
义又,樂名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司樂》:以樂舞敎國子,舞《雲門》、《大卷》、《大咸》、《大磬》、《大夏》、《大濩》、《大武》。【註】此周所存六代之樂,黃帝曰《雲門》。
义又,人名。《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使盧生求羨門高誓。【註】羨門,古仙人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《逢門射法》二篇。【註】卽逢蒙。《荀子・正論篇》:羿、蠭門者,天下之善射者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僧曰沙門、桑門。《前漢・郊祀志》:沙門,漢言息心削髮,絕情欲,歸於無爲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民堅切,音眠。《楚辭・遠遊》:虛以待之兮,無爲之先;庶類有成兮,此德之門。
音又,叶眉貧切,音珉。《詩・邶風》「出自北門,憂心殷殷」,叶下貧。荀卿〈雲賦〉:往來惽憊,通於大神;出入甚亟,莫知其門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上 部首: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80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6頁,第13字
《周禮・大司樂》舞雲門,大卷,大咸,大磬,大夏,大濩,大武。
謹照原文大磬改大㲈。
注解
〔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門部。
〔門〕字拼音是m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𠁣、𠃛。
〔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én] ⑴ 见“门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門的意思
門门
ménㄇㄣˊ基本解释
◎见“门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莫奔切頁碼第396頁,第7字續丁孫
門
異體𨳇
聞也。从二戶。象形。凡門之屬皆从門。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戶與門皆象形,而說解於戶云『半門曰戶』,門云『从二戶』,皆非許君書例,當是校閱旁注而誤入正解者。」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門象門扇。次(即前四・一五・六)象加鍵,三(即前四・一六・一)則上有𣔺也。」按:「聞也」是聲訓。
蔣注案:門戶兩字篆形不一致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莫魂反頁碼第953頁,第4行,第1字述
𨳇
聞也。從二戶,象形。凡門之屬,皆從門。
鍇注臣鍇按:《尚書》:「闢四門,明四目,所以廣聞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莫奔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346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20頁,第1字
聞也。
段注以㬪韵爲訓。聞者,謂外可聞於內。內可聞於外也。
从二戶。象形。
段注此如鬥从二丮。不必有反丮字也。莫奔切。十三部。
凡門之屬皆从門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門,聞也。臯門,應門皆有聞意。閶,天門也(城最高樓門)。阘,樓上户也。閬,郎門。《司馬法》:「鼓聲不過閶【湯】,鼙聲不過闒,鐸聲不過琅。」《說文》閶作鼞,闒作鼛:琅作閬。《禮記•投壺》鼞作口,鼛作口。鼓聲高者閶可聞,次高者阘可聞,低聲者閬可聞也。此皆門訓聞之義。古人宮室外有門,宮室內無門,唯有户耳。户,單扇門也。故闈、閨、閤、阘皆訓户,蓋宮室內無門也。
(照錄章師《說門》篇語可也)。古人室由無門(止有室外之大門),堂前本無門,堂後之室只有户,東西兩厢亦只有户,無門。故《爾雅》稱閨為室中之門,《說文》改曰「户」。
皋門之皋即號呼之號。有呼必有應,故又有應門(二門)。呼而後聞,聞而後應,故曰:「門,聞也。」《司馬法》「鼓聲不過閶【古音鼞】(天門也。天門者,最高之城門);鼙聲不過阘(即《投壺》中「口」之聲鼛)(樓上户也);鐸聲不過閬(閬者郎門,即高門也)」。是可見古時造門以所聞之聲為準,故曰「門」聞也」。古人室內有户無門,故闈、閨、閤、阘皆訓户。
白话解释
门,活动的两户,开或关时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。字形采用两个“户”会义。像门板的样子。所有与门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门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以上諸形,除甲骨文、金文各有一例,門上有門楣的樣子,以及金文第三例門上加個「穴」,以示為穴居之門外,其餘從甲文到楷書,形體相同,即左、右兩豎像門軸,相對兩幅像門面,正像門的樣子,似可看作獨體象形。唯《說文》將它解為由二戶構成,而戶本為單扇門之形,可正反書寫,不影響其音、義,屬獨體象形,則門既由兩個獨體象形的戶構形,又和戶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應屬於同文會意。
門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81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94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5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17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67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715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90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80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493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0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96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2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583頁【補遺】第1776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14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28頁【崇文】第410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86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835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484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519頁,第2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1091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