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

quèqiāoqiǎo ㄑㄩㄝˋㄑㄧㄠㄑㄧㄠˇ

11画

3

iwyf

fog

koni

90215

11画

8

2343241112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96C0

指麻雀,泛指小鸟。(qiāo)指雀子。麻雀,雀跃。用于人名多形容活泼灵动,娇小之人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65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64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1353頁,第21

唐韻》:卽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卽約切,𡘋音爵。說文》:依人小鳥也。从小、隹,讀與爵同。古今注》:雀,一名家賔。𡌨》:雀,物之淫者。詩・召南》:誰謂雀無角。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:如鷹鸇之逐鳥雀也。

又,《書・顧命》:二人雀弁。【傳】雀韋弁。【疏】雀,言如雀頭色也

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:漆車藩蔽,豻𧜀雀飾。

又,《戰國策》:雀立不轉。【註】雀立,踊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鸝黃,或謂之楚雀。爾雅・釋鳥》:鵹黃,楚雀。【註】卽倉庚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鳥》:鷣,負雀。【註】鷣,鷂也,善捉雀,因名。

又,《爾雅・釋鳥》桑鳸,竊脂〔註〕:俗謂之靑雀。

又,《爾雅・釋鳥》桃蟲,鷦〔註〕:鷦𪃦,桃雀也,俗呼爲巧婦。【疏】《方言》說:巧婦之名,自關而東謂之工爵,自關而西或謂之韈雀。

又,揚雄〈校獵賦〉𤣥鸞孔雀。又,《臨海異物志》:南海有黃雀魚,六月化爲黃雀,十月入海爲魚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:蘥,雀麥。【註】卽燕麥也。

又,朱雀,南方宿名。禮・曲禮》:前朱雀而後𤣥武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:隹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97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3

《揚雄・校獵賦》𤣥鸞,孔雀。

謹照原文校獵賦改羽獵賦。

注解

〔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

〔雀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uè、qiāo、qiǎ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小、隹

〔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uè] ⑴ 鸟类的一科,吃粮食粒和昆虫。特指“麻雀”,泛指小鸟 [qiāo] ⑴ 〔~子〕即“雀斑”。 [qiǎo] ⑴ 义同(一),用于一些口语词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雀的意思

1quèㄑㄩㄝˋ

基本解释

鸟类的一科,吃粮食粒和昆虫。特指“麻雀”,泛指小鸟。~跃(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)。~盲(即“夜盲症”)。~斑。~噪(名声宣扬,含贬义)。

2qiāoㄑㄧㄠ

基本解释

〔~子〕即“雀斑”。

详细解释

另见 qiǎo;què。

3qiǎoㄑㄧㄠˇ

基本解释

义同(一),用于一些口语词。~盲眼(即“雀( què )盲”)。家~。

详细解释

1.义同“雀( què )”。方言。用于“家雀儿”( jiāqiǎor )、“雀盲眼”( qiǎomángyǎn )

2.另见 qiāo;què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卽略切頁碼111頁,第18

雀依人小鳥也。从小、隹。讀與爵同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即約反頁碼292頁,第3行,第2

雀依人小鳥也。從小、隹。讀與爵同。

鍇注臣鍇按: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「一名家賓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卽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563頁,第2許惟賢252頁,第2

雀依人小鳥也。

段注今俗云麻雀者是也。其色褐。其鳴節節足足。《禮器》象之曰爵。爵與雀同音。後人因書小鳥之字爲爵矣。《月令》。鴻鴈來賔。爵入大水爲蛤。高注呂覽曰:賔爵,老爵也。棲宿於人堂宇。有似賔客。故謂之賔爵。又有似雀而色純黃者曰黃雀。《戰國策》云:俛啄白粒。仰棲茂樹。詩所謂黃鳥也。

从小隹。讀與爵同。

段注小亦聲也。卽略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
白话解释

雀,依人小鸟。字形采用“小、隹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由「小」、「隹」二字構成。從隹,示其為鳥類之義。從小,示其體型之義。會二字得麻雀,依人小鳥之義。金文承自甲骨文。戰國文字承自金文,「小」形變作「少」。小篆承自金文。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雀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19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298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34頁
4說文校箋第148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42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49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85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009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72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88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145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110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012頁【補遺】第16593頁
14通訓定聲第1325頁,第4字
15通訓定聲第1326頁,第1字
16說文義證第290頁【崇文】第1157頁
17說文句讀第422頁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93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375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