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

dùn ㄉㄨㄣˋ

13画

4

gbnm

pumbc

hdzg

51786

13画

4

15251325111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9813

意为忽然,立刻,稍停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57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401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1394頁,第11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都困切,敦去聲。說文》:下首也。周禮・春官・大祝》辨九𢷎:二曰頓首。【註】頓首,拜頭叩地也。

又,《釋名》:頓,僵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頓愍,惛也。江湘之閒謂之頓愍。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,猶中齊言眠眩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貯也、宿食所也。隋書・煬帝紀》:每之一所,輒數道置頓。

又,《增韻》:次也。又,食一次也。世說新語》:襄陽羅友,嘗伺人祠乞食。往太蚤,主人問何得在此。答曰:聞卿祠,欲乞一頓食耳。杜甫詩:頓頓食黃魚。

又,陡頓,遽也。列子・天瑞篇》:一氣不頓盡,一形不頓虧。

又,壞也。左傳・襄四年》:甲兵不頓。【註】頓,壞也。正義》曰:頓,謂挫傷折壞,今俗語委頓是也。

又,止也。史記・王翦傳》:三日三夜不頓舍。

又,捨也。曹植〈七啟〉:頓綱縱綱。【註】頓,捨也;縱,緩也。

又,地名。詩・衞風》:送子涉淇,至于頓丘。【傳】丘一成爲頓丘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頓丘縣屬東郡。【師古註】以丘名縣也。丘一成爲頓丘,謂一頓而成也。

又,國名。春秋・僖二十五年》:楚子圍陳,納頓子于頓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南頓縣屬汝南郡。【註】故頓子國。頓迫於陳,其後南徙,故號南頓。

又,姓。〈魏志・華陀傳〉有頓子獻。

又,《集韻》:徒困切;《正韻》:杜困切,𡘋音鈍。集韻》:不利也。前漢・賈誼傳》:芒刃不頓。【註】頓,讀曰鈍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當沒切,音咄。前漢・匈奴傳》:單于太子曰冒頓。【註】冒,音墨;頓,音毒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2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8頁,第8

《釋名》頓,僵也。

謹按語出博雅,今將釋名改爲博雅。

《曹植・七啓》頓綱縱綱。

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。

《春秋・僖二十五年》楚子圍陳,納頓子于頓。

謹据經文楚子改楚人。

注解

〔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

〔頓〕字拼音是d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屯、頁

〔頓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頁( xié ),屯聲。從「頁」,表示與頭有關。本义是叩頭,磕頭。

〔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ùn] ⑴ 很短時間的停止⑵ 忽然,立刻,一下子⑶ 叩,跺⑷ 處理,設置⑸ 疲乏⑹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動⑺ 次⑻ 同「鈍」,不鋒利。⑼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頓的意思

1dùnㄉㄨㄣˋ

基本解释

很短時間的停止。停~。~宕。抑揚~挫。

忽然,立刻,一下子。~然。~即。~悟。茅塞~開。

叩,跺。~首再拜。

處理,設置。安~。整~。

疲乏。困~。勞~。

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動。橫的兩頭都要~一~。

次。三~飯。

同「鈍」,不鋒利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從頁( xié ),屯聲。從「頁」,表示與頭有關。本義:叩頭,磕頭。

2.同本義。

kowtow;

頓,下首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二曰頓首。 —— 《周禮·大祝》。注:「拜頭叩地也。」

頓顙(屈膝下拜,以額叩地,多在請罪投降時用);頓築(以頭或物撞地);頓頭(磕頭);頓膝(下跪)

3.用腳底或用腳使勁往下踩。

stamp;

頓足失色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牽衣頓足攔道哭。 —— 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

頓腳;頓足(以足跺地。形容着急、悲痛的樣子)

4.倒下,跌倒。

fall;

故兵不頓而利可全。 —— 《孫子·謀攻》

頓僕(僵仆);頓落(低落);頓碌(折騰);頓斃(倒斃);頓擗(崩倒;倒塌)

5.放置;安放 。

arrange;

整頓,安頓;頓綱(整頓綱紀);頓放(安放);頓寄(寄存);頓備(準備)

6.止宿;屯駐 。

be stationed;

頓兵(駐紮軍隊;休戰,止兵);頓舍(屯戍,止息);頓息(休息);頓住(止宿;屯駐)

7.捨棄;廢棄。

abandon;

文六龍頓轡。 —— 《文選安陸昭王碑》

頓脫(甩掉);頓罔(撤除圍獵之網)

8.解 。

untie;

頓纓(掙脫繩索);頓開(掙開;脫開)

9.暫停 。

pause;

他頓了一下,接着又往下說;頓轡(停車);頓斷(音節停頓間斷);頓轂(停車);頓駕(停車);頓滯(停息滯留)

10.買 。

buy;

頓下(買下)

形容词

勞累疲弊 tired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。——《孫子·謀攻》 兵甲頓,士民病。——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 號呼而轉徙,飢渴而頓踣。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又

頓卒(困苦。也作頓悴);頓悴(困厄憔悴)

名词

1.宿食之所。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。

board and lodging;

頓所(營房;館舍)

2.在中國書法上指起筆落筆時用力使筆着紙而暫不移動 。

(in Chinese calligraphy)pause in writing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a stroke;

一橫的兩頭都要頓一頓;頓筆(寫字在折畫處,用筆輕按,稱頓筆)

3.次,回——用於吃飯、斥責、勸說、打罵等行爲的次數 。

time;

一天三頓飯;說了他一頓;一頓毒打;頓頓(每餐)

4.古國名。在今河南省商水縣北,於公元前496被楚滅。

Dun state;

副词

1.立刻。

immediately;

家人習奢已久,不能頓儉,必致失所。 —— 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亡國之恨頓生。 —— 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
頓喝一口家鄉水;頓改前非;頓爾(忽然);頓豁(突然開朗);頓絕(一下子斷絕);頓飽(一下子吃飽)

2.另見 dú。

2ㄉㄨˊ

详细解释

1.頓 dú。

2.——「冒頓」( Mòdú):漢匈奴族的單于( chán yú )

3.另見 dùn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都困切頁碼293頁,第17

頓下首也。从𩑋屯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當作頓首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都巺反頁碼734頁,第1行,第1

頓下首也。從頁屯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頓首,下首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都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674頁,第1許惟賢734頁,第7

頓下首也。

段注按當作頓首也。三字爲句。《周禮》太祝九𢷎。一曰䭬首。二曰頓首。三曰空首。三者分別劃然。不當頓䭫二字皆訓之曰下首,明矣。鄭曰:稽首,拜頭至地也。頓首,拜頭叩地也。空手,拜頭至手。所謂拜手也。吉拜,拜而後稽顙。謂齊衰不杖以下者。凶拜,稽顙而後拜。謂三年服者。玉裁按。九拜,以前三者爲體。後六者爲用。如六書以指事,象形,形聲,會意四者爲體。轉注,假借二者爲用也。凡經言拜手,言拜皆《周禮》之空首。《手部》𢷎字下曰首至手,何注《公羊傳》曰頭至手曰拜手皆與《周禮》空首注合。凡經言稽首,小篆作䭫。古文作𩑋。經傳無異偁。何注《公羊》云頭至地曰稽首,與《周禮》注合。凡經傳言頓首,言稽顙或單言顙皆九拜之頓首。何注《公羊》曰顙猶今叩頭,《檀弓・稽顙》注曰觸地無容皆與《周禮》頓首注合。頭至手者拱手而頭至於手。頭與手俱齊心不至地。故曰空首。若稽首,頓首則拱手皆下至地。頭亦皆至地。而稽首尙稽遲。頓首尙急遽。頓首主於以顙叩觸。故謂之稽顙。或謂之顙。《周禮》之九拜不盡知。而稽首者,吉禮也。頓首者,凶禮也。空首者,吉凶所同之禮也。經傳立文。凡單言拜及下屬稽首稽顙。言拜,言拜手者,皆空首也。言拜手稽首者,空首而稽首也。言拜而後稽顙者,空首而頓首也。言稽顙而後拜者,頓首而空首也。言稽顙而不拜者頓首而不空首也。經於吉,賓嘉曰稽首。未有言頓首者也。於喪曰稽顙。亦未有言頓首者也。然則稽顙之卽頓首無疑矣。有非喪而言頓首者,非常事也。類乎凶事也。如申包胥之九頓首而坐。以國破君亡。穆嬴頓首於宣子。以太子不立。與季平子稽顙於叔孫昭子以君亡,昭公子家駒再拜顙於齊侯以失國,正同也。若陳無宇稽顙於欒施以排患釋難。禮之過也。無宇之詐也。沿至秦漢以頓首爲請罪之辭。中山策司馬喜之頓首,別於陰姬公之稽首。漢人文字存者。蔡邕戍邊上章云:朔方髡鉗徙臣邕稽首再拜《上書》皇帝陛下。末云: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。蔡質所記立宋皇后儀首云:《尙書》令臣嚻等稽首言。末云:臣囂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。許沖進《說文解字》首云:召陵萬歲里公乘臣沖䭫首再拜《上書》皇帝陛下。末云: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䭫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。皆頓首與稽首分別。稽首爲對敭之辭。

𩑋

段注首叩地,故从𩑋

屯聲。

段注都困切。十三部。凡言供頓,頓宿皆取屯聚意。而假頓爲之。又多假頓爲鈍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稽首,頭到地,稽顙(喪禮)、頓首(急事)皆頭到地而撞也。

頓與䭫義近。稽留。頓宿、頓兵堅城之下,頓猶屯。

稽首者,頭至地而已。頓首、稽顙同一樣子,皆磕響頭。但頓首(尋常);[為]稽顙(凶)。

稽首,頭着地也。稽顙(喪禮),頓首(有急事時),皆頭着地而撞也。稽之正字乃䭫【起】字。

白话解释

顿,以头叩地。字形采用“页”作边旁,采用“屯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《說文‧頁部》:「頓,下首也。从頁、屯聲。」段注認為當是「頓首」。從頁,表示與頭部動作相關;從屯,表示音讀。本義指以頭叩地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頓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75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731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557頁
4說文校箋第374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351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1266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17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38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87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28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364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302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848頁【補遺】第17341頁
14通訓定聲第3164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758頁【崇文】第3029頁
16說文句讀第1194頁
17章授筆記第368頁,第8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3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845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