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71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07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01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:魚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虞怨切,𡘋音愿。《說文》:大頭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思也。【疏】欲思也。《廣雅》:欲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敬修其可願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顗望也。《禮・少儀》:不願于大家。【疏】謂見彼富大,不可願效之也。
义又,羡慕也。《禮・祭儀》:國人稱願肰,曰:幸哉,有子如此,所謂孝也已㊟〔國人稱願然,曰:幸哉,有子如此,所謂孝也已〕。
义又,每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願言思子,中心養養。【傳】願,每也。【疏】每有所言,思此二子,中心養養然不知所定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五遠切,音阮 —— 面短貌。
音又,叶上聲。《詩・鄭風》:有美一人,淸揚婉兮;邂逅相遇,適我願兮。又,劉向〈九歎〉:河水淫淫,情所願兮;顧瞻郢路,終不返矣。〇【按】願字去聲,亦叶上聲。至訓面短,則止有阮字一音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愛日堂藏本: 第827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8頁,第25字
《禮・祭儀》國人稱願肰曰
謹照原文祭儀改祭義。
注解
〔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。
〔願〕字拼音是y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原、頁。
〔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uàn] ⑴ 大頭。《説文•頁部》:“願,大頭也。”⑵ 願望;心願。《廣韻•願韻》:“願,欲也。”⑶ 願意,情願。《切韻•願韻》:“願,情欲。”⑷ 希望。《方言》卷一:“願,欲思也。”⑸ 羡慕,傾慕。《字彙•頁部》:“願,羡慕也。”⑹ 思念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願,思也。”《廣韻•願韻》:“願,念也。”⑺ 祈禱神佛所許下的酬謝。《晋書•藝術傳•佛圖澄》:“衆僧祝願。”⑻ 每,雖。《集韻•願韻》:“願,每也,雖也。”㈡ [yuăn] ⑴ 臉短貌。《集韻•阮韻》:“願湎短皃。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願的意思
願愿
1yuànㄩㄢˋ基本解释
①大頭。《説文•頁部》:“願,大頭也。”
②願望;心願。《廣韻•願韻》:“願,欲也。”
③願意,情願。《切韻•願韻》:“願,情欲。”
④希望。《方言》卷一:“願,欲思也。”
⑤羡慕,傾慕。《字彙•頁部》:“願,羡慕也。”
⑥思念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願,思也。”《廣韻•願韻》:“願,念也。”
⑦祈禱神佛所許下的酬謝。《晋書•藝術傳•佛圖澄》:“衆僧祝願。”
⑧每,雖。《集韻•願韻》:“願,每也,雖也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頁( xié ),原聲。原義爲「大頭」,表示心願。
2.大頭。
big head;
願,大頭也。從頁,原聲。宋公孫願繹字 碩父。 —— 《說文》
3.願心,舊時祈禱神佛所許下的酬謝。
vow made before Buddha or God;
言願以爲質。 —— 《大戴禮記·官人》衆僧祝願。 —— 《晉書》
願力(佛家語。指誓願的力量);願行(佛家語。誓願與修行);願謂(向神佛祈求並說出自己的意願)
4.心願;願望。
desire;
果不如先願。 —— 《玉臺新詠·古詩爲焦仲卿妻作》富貴非吾願,帝鄉不可期。 —— 晉· 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又乖懇願。 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動
1.情願。
be ready to; be willing to;
願爲市鞍馬,從此替爺徵。 —— 《木蘭詩》管仲曾西之所不爲也,而子爲我願之乎? —— 《孟子》
願蠲頂踵(願意捨身);心甘情願;願與人民共患難
2.希望[發生某種情況]。
wish;
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 ——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孝成王使 括…爲將, 括母…願勿遣。(願勿遣,希望不要派遣趙括爲將。) —— 漢· 劉向《列女傳》願以聞於官。(希望把這件事報告官府。聞,使上級聽見,報告上級。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。 —— 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願你快樂;願那位最好的人取勝
3.仰慕。
admire;
名聲日聞,天下願。 —— 《荀子·王制》
願愿
2yuănㄩㄢˇ基本解释
◎臉短貌。《集韻•阮韻》:“願湎短皃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魚怨切頁碼第292頁,第31字續丁孫
願
大頭也。从𩑋厡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魚怨反頁碼第732頁,第3行,第1字述
大頭也。從頁原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魚怨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69頁,第1字許惟賢第732頁,第4字
大頭也。
段注本義如此。故从頁。今則本義廢矣。《邶風》。願言思子。中心養養。傳曰:願,每也。此每如《春秋》外傳懷私爲每懷賈誼賦品庶每生之每。按《毛詩》願字首見於《終風》願言則疐,而無傳。則毛意謂與今人語同耳。《釋詁》曰:願,思也。《方言》曰:願,欲思也。《邶風・鄭箋》曰:願,念也。皆與今語合。《丂部》曰:寧,願䛐也。用部曰:甯,所願也。《心部》曰:憖,肎也。凡言願者,葢寧甯憖三字語聲之轉。自詩所用巳如是。而二子乘舟語意尤深。故傳別言之。實非異也。
从𩑋。厡聲。
段注魚怨切。十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大頭也(腦大則思想足),故引申為思,又引申為欲。
大頭也,情願之願,因願、甯雙聲,故通借。
字形解说
段注本《說文‧頁部》:「願,大頭也。从頁、聲。」又《說文‧頁部》:「,顛頂也。从頁、聲。」皆從頁,表示與頭部相關,二字同音而異義,「願」字本義為大頭,「」字本義為頭頂,二字本義,今皆罕用。今表示「期望」的「願」字,始見《說文》篆文及《定縣漢墓竹簡》。戰國簡帛文字都寫作「」,聲符「」構形多變,漢代《馬王堆帛書》更直接省寫作「」。這類異體沿用到魏晉南北朝的墓誌碑刻,唐代構形漸作「願」、「愿」。「願」字從頁,表示與頭部相關;從原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願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74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29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5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72頁,第2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50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262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16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37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868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27頁,第1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62頁,第1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016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825頁【補遺】第1733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81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57頁【崇文】第30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9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367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6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842頁,第1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