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

gqb

gr

3画

1

兼容U+FA0C

突兀,突然。用于人名喻指有创造力,惊喜不断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23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50頁,第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五忽切,音杌。說文》:兀,高而上平也,从一在人上。

又,刖足曰兀。莊子・德充符》: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。仲尼曰:無趾,兀者也。

又,柳宗元〈晉問篇〉:乗水潦之波,以入於河而流焉,盪突硉兀。【註】危石也。

又,兀兀,不動貌。韓愈〈進學解〉:常兀兀以窮年。

又,《正韻》:臬兀,不安也。亦作卼。易・困卦》:于臲卼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掘。莊子・齊物論》:掘若槁木。

注解

〔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儿部

〔兀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一、儿

〔兀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从一,在人上。人头上一横,表示高平。本义是高耸特出的样子。

〔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ù] ⑴ 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⑵ 高高地突起⑶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兀的意思

1ㄨˋ

基本解释

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。~鹫。“蜀山~,阿房出。”

高高地突起。~然(a。高高突起的样子;b。突然;c。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~。

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。~那。~的( dì )(a。这,这个;b。怎么,怎的;c。突然)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指事。从一,在人上。人头上一横,表示高平。本义:高耸特出的样子。

2.同本义。

towering and level;

兀,高而上平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 ——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兀岸(直耸挺拔);兀嵝(险峻)

3.光秃(如毛发)的。

bald;

蜀山兀。 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兀首(头发脱落)

4.茫然无知。

utterly ignorant;

临文乍了了,彻卷兀若天。 —— 柳宗元《读书》

兀兀陶陶(醉酒);兀楞楞(痴呆)

5.不够稳定 。

unstable;

兀突突(形容心跳不安)

6.独立。

independent;

焉有翡翠横肩,援琴合膝,而能兀焉自立者也? —— 清· 吴从先《金小品传》

7.昏沉 。

dazed;

兀兀腾腾(昏昏沉沉)

动词

动摇,摇晃 shake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副词

1.还;仍然;到目前依旧 。

still;

兀子(仍然;还);兀自(兀子。还,仍然)

2.笔挺地 。

upright;

兀坐(端坐)

代词

1.这,那 。

this; that;

兀是谁(那是谁;这是哪一位);兀底(这;这个);兀得(这个;这)

2.[名]∶姓。

3.另见 wū。

2

详细解释

1.——“兀秃” wūtu:同“乌涂” wūtu。

2.另见 wù。

古壮字释义

读音ek。[~ 𤘢]牛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