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3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1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5頁,第22字
音《唐韻》:疏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爽士切;《正韻》:師止切,𡘋音史 —— 令也、役也。《易・兌卦》:悅以使民㊟〔「悅以使民」為《詩・東山》句,非《易・兌卦》之文〕。《禮・曲禮》:六十曰耆,指使。【註】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・樞言篇》: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疏吏切;《正韻》:式至切,𡘋音𩢲 —— 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・韓信傳》: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,《鬼谷子・抵巇篇》: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四時者,天之吏也;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
义又,《諡法》:治民克盡、嚴篤無私曰使。
义本作𠉕。《六書統》:从人、从事,令人治事也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8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8頁,第20字
《易・兌卦》悅以使民。
謹按易兌卦象傳是悅以先民,與使字無涉。惟查毛詩豳風東山序有此四字。謹將易兌卦三字改爲豳風序。悅改說。
注解
〔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使〕字拼音是sh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吏。
〔使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吏声。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。本义是命令。
〔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ǐ] ⑴ 用⑵ 派,差谴⑶ 让,令,叫⑷ 假若⑸ 奉命办事的人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𠉕的意思
基本释义
𠉕
◎同“使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疏士切頁碼第262頁,第27字續丁孫
𠉕
異體使
伶也。从人叓聲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「使」、「事」、「吏」原為一字,以後分化為三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瑟耳反頁碼第675頁,第6行,第1字述
令也。從人吏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疏士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504頁,第1字許惟賢第660頁,第4字
令也。
段注大徐令作伶。誤。令者,發號也。《釋詁》。使,從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按許書無駛𩢲字。《左傳》。吏走問諸朝。本作使走問諸朝。古注。使,速疾之意也。又鬯部𩰢,烈也。讀若迅。葢此二字卽今之駛𩢲字乎。《水部》沑,水吏也。吏同使。謂水疾。
从人。吏聲。
段注疏士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使,摆布,命令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采用“吏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從又,像持獵叉之形。古文字吏、事、史三字同源,是「事」之初文,亦是「使」的初文。金文二例,前者承之甲文,上體應是獵叉之變形;後者亦承之甲文,上端亦是獵叉之變形,下端增益「辵」字,亦表示獵事,與從「又」同義。戰國文字二例,前者承自金文第一例,上端為獵叉之變形,增益「人」形;後者右體上端亦為獵叉之變形,增益「人」形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,上端獵叉曲筆變作橫筆。隸書承自篆文,右體下端「又」字變作交叉二筆。楷書承之隸書而定體。甲文、金文第一例,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金文第二例以下,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使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16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61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0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35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17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147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959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05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695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5頁,第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9頁,第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0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110頁【補遺】第1721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70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6頁【崇文】第278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7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71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775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