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画

8

uajh

ttln

uaek

8画

6

43113222

左右结构

扩展BU+206FC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66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0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998頁,第10

唐韻》:舉卿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卿切,𡘋音京。說文》:楚木也。山海經》:虖勺之山,其下多荆杞。本草》:牡荆。【註】古者刑杖以荆,故字从𠛬;其生成叢而疎爽,故又謂之楚。荆楚之地,因多產此而名也。

又,州名。書・禹貢》:荆及衡陽惟荆州。

又,山名。後漢・郡國志》:南郡臨沮侯有荆山。【註】卞和抱璞之處。

又,姓。通志・氏族略》:燕有荆軻,望出廣陵。

又,《韻補》:居良切,音姜。列女傳》:屬以州犁,以免咎殃;伯宗遇禍,州犁奔荆。

注解

〔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荊〕字拼音是jī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刑

〔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īng] ⑴ 古同“荆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𠛼的意思

基本释义

𠛼

jīngㄐㄧㄥ

1.同“荆”。

2.拼音jīng。

3.中国人名用字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戶經切頁碼162頁,第6

𠛜

異體㓝、𠛼、刑

𠛜罰辠也。从丼从刀。《易》曰:「井,法也。」丼亦聲。
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以為「㓝」字左像棺形,「㓝罰字無可象,故以棺形表死刑,从刀則示刀鋸之刑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『刑』、『㓝』應該是同一個字。刑字是從荊字分化出來的。荊字本來作『』形,其後加『井』聲,變成从刅,井聲;既有井聲之後,『刅』形就類化為『刀』形。在周金文中,『㓝』字既可以表示荊楚的『荊』,也可以代表刑罰的『刑』;同時還可以假借為『形』、『邢』等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賢星反頁碼406頁,第2行,第3

𠛜罰辠也。從刀、井。《易》曰:「井,法也。」井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僃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戸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862頁,第2許惟賢383頁,第5

𠛜罰辠也。

段注假借爲典𠜚字。

从刀丼。易曰:丼者法也。

段注此引《易・說》从井之意。井者法也。葢出《易・說》。司馬彪《五行志》引《易・說》同。《風俗通》亦云:井者,法也。節也。《春秋元命包》曰:𠛜,刀守井也。飮水之人入井爭水。陷於泉。刀守之。割其情也。又曰:网言爲詈。刀守詈爲罰。罰之爲言內也。陷於害也。已上見玄應《大唐衆經音義》,徐堅《初學記》。夫井上爭水。不至用刀。至於詈駡當罰。五罰𣃔不用刀也。故許以罰入《刀部》。謂持刀駡詈則應罰。以㓝入《井部》。謂有犯五㓝之辠者則用刀法之。同一从刀。而一系諸受法者。一系諸執法者。且从井非爲入井爭水。視《元命包》之說。正如摧枯拉㱙。安置妥帖矣。故其書百世師承可也。

丼亦聲。

段注戶經切。十一部。按此㓝罰正字也。今字改用𠛬𠛬者,剄也。見《刀部》。其義其音皆殊異。

㓝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21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418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327頁
4說文校箋第207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200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70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24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80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039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27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205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163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292頁【補遺】第16782頁【後編】第18193頁
14通訓定聲第340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23頁【崇文】第1689頁
16說文句讀第633頁
17說文新證第359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215頁,第6字
19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275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512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