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770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41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93頁,第7字
义《五音集韻》:古文琅字。註詳七畫。
注解
〔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𤨜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𠃊、从、日、八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𤨜的意思
基本释义
𤨜
◎同“琅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魯當切頁碼第11頁,第6字續丁孫
𤨜
異體琅
琅玕,似珠者。从玉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羅當反頁碼第54頁,第7行,第1字述
琅玕,似珠者。從玉良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符瑞圖》:「百珍寳用則琅玕景。」注曰:「玉而有光景也。」《山海經》:「崑崙有文玉琅玕樹。」《本草》注曰:「流離之類也,有五色火齊也,以青者入藥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魯當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72頁,第2字許惟賢第30頁,第3字
琅玕,
段注逗。
似珠者。
段注《尙書》。璆琳琅玕。鄭注曰:琅玕,珠也。王充《論衡》曰:璆琳琅玕。土地所生。眞玉珠也。魚蚌之珠,與《禹貢》琅玕皆眞珠也。《本艸經》。靑琅玕。陶貞白謂卽《蜀都賦》之靑珠。而某氏注《尙書》,郭注《爾雅・山海經》皆曰:琅玕,石似珠。玉裁按。出於蚌者爲珠。則出於地中者爲似珠。似珠亦非人爲之。故鄭,王謂之眞珠也。
从王。良聲。
段注魯當切。十部。
白话解释
琅,琅玕,珠状的玉石。字形采用“玉”作边旁,“良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作,由「玉」、「良」二字構成。從玉,示其為珠玉類。從良,聲符,注明音讀。篆文承自金文,隸書作「琅」,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琅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1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9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6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3頁,第9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46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84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1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68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9頁,第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4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6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63頁【補遺】第1618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47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1頁【崇文】第1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4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295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49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