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7

wntc

xsux

16画

11

5433453125143154

上下结构

扩展BU+24F3C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癶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76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784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740頁,第9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都騰切,等平聲。爾雅・釋詁》:陞也。玉篇》:上也。進也。易・明夷》:初登于天。書・堯典》:疇咨若時登庸。左傳・僖九年》:王使宰孔賜齊侯胙,下拜登受。禮・月令》:農乃登麥。周禮・秋官》:司民,掌登萬民之數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進業曰登。【註】進上百工之業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成也。增韻》:熟也。書・泰誓》:以登乃辟。詩・大雅》:誕先登于岸。周禮・地官・小司徒》:頒比法于六鄕之大夫,使各登其鄕之眾寡六畜車輦。【註】登,成也。成猶定也。孟子》:五穀不登。【註】登,成熟也。

又,尊之曰登。禮・月令》:登【註】言登者,尊之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登登,眾也。又,築牆用力相應聲。詩・大雅》:築之登登。

又,登聞鼓院。宋史・職官志》:隷司諫正言,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。

又,榻登。釋名》:施于大牀之前,小榻之上,所以登牀也。說文》作毾㲪。

又,星名。晉書・天文志》:歲星之精流,爲及登。

又,鳳皇朝鳴曰登晨。見《軒轅黃帝記》。

又,州名。古萊子國,隋牟州,唐改登州,取文登山而名。

又,姓。出南陽,蜀有關中流人,始平登定。

又,《集韻》:丁鄧切,等去聲 —— 履也。或作蹬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東職切,等入聲。公羊傳・隱五年》:公曷爲遠而觀魚,登來之也。【註】登讀言得。齊人名求得爲得來。作登來者,其言大而急,由口授也。

又,叶都籠切,音東。前漢・宣元敘傳》:元之二王,孫後大宗。昭而不穆,大命更登。

又,叶都郎切,音當。易林》:南山高岡,回隤難登。道里遼遠,行者無糧。

說文》:上車也。从癶豆,象登車形。集韻》或作僜。字彙》登與豆豋之豋,从󰐧从又者別。

注解

〔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癶部

〔登〕字拼音是dē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癶、豆

〔登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义是上车。

〔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ēng] ⑴ 上,升⑵ 踩,践踏,脚向下用力⑶ 记载⑷ 谷物成熟⑸ 立刻⑹ 进⑺ 方言,穿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𤼼的意思

基本释义

𤼼

同“登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頁碼50頁,第4

登上車也。从𣥠、豆。象登車形。

𧰍

異體𤼼

𧰍籒文登从𠬞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引伸之,凡上陞曰登。」「籀文省𧯭之肉,小篆併肉収省之。」徐鍇繫傳:「豆非俎豆字,象形耳……籀文登從収,臣鍇曰:兩手捧登車之物也。登車之物,王謂之『乘石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丹增反頁碼147頁,第2行,第1

𧰍上車也。從癶、豆,爲登車形

鍇注臣鍇曰:「登車亦刺癶,難也。豆非爼豆字,象形耳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47頁,第2行,第2

籒文登。從𠬞

鍇注臣鍇曰:「兩手捧登車之物也,登車之物,王謂之『乘石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70頁,第5許惟賢120頁,第2

𧰍上車也。

段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。

从癶豆。象登車形。

段注都滕切。六部。

籒文登。从𠬞

段注按籒文省𢍪之肉。小篆併肉𠬞省之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凡从豆皆有高舉意,古以豎為豆。

凡从豆之字皆有高舉義。豆,豎也。

白话解释

登,上车。字形采用“癶、豆”会义。像踏板登车的样子。,这是籀文写法的“登”字,字形采用“収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或作「」,從?(),表示雙腳;從廾(),表示雙手;「」為登車之石鼓,或謂之「上馬石」。字像雙腳踏上馬石,雙手以助之。甲骨文又或作「」,也是雙腳踏上馬石,而無雙手輔助。金文字形上下仍從?、從廾,而其中的上馬石則作「」,與「豆」同形。戰國楚系文字或作「」,仍從?、從廾,而上馬石之形省作「」;楚系文字又作「」,無廾,而上馬石則作「」。秦系文字則作「」,從?、從豆,且?作「」,與「」形近,而為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。《說文》另收有籀文「」,從廾,則與甲骨文及金文之構形同意。在六書中,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楚系文字及《說文》籀文等之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,而戰國秦系文字、篆文及隸書、楷書等之字形,則屬於異文會意。

登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5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42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120頁
4說文校箋第68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61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21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8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94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2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9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67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51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403頁【補遺】第16340頁【後編】第14744頁
14通訓定聲第29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45頁【崇文】第577頁
16說文句讀第194頁
17說文新證第112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76頁,第7字
19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25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6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