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4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8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2頁,第7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蘇谷切;《韻會》:蘇木切,𡘋音㑛。《說文》:疾也。《孟子》:王速出令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召也。《易・需卦》:有不速之客三人來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速諸父。
义又,速速,不相親附之貌。《楚辭・九歌》:躬速速而不吾親。
义又,與䔩通。速速,陋也。《後漢・蔡邕傳》:速速方轂。【註】速速,言鄙陋之小人也。《詩》作䔩䔩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鹿之足跡曰速。《石鼓文》鹿鹿速速。籀作遫。速字从辵作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2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3頁,第8字
《楚辭・九歌》躬速速而不吾親。
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。
注解
〔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速〕字拼音是s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束。
〔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束声。本义是速度快。
〔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ù] ⑴ 快⑵ 速度⑶ 邀请,招致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𧫷的意思
基本释义
𧫷
◎同“速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桑谷切頁碼第52頁,第37字續丁孫
速
疾也。从辵束聲。
遬
籒文从欶。
𧫷
異體𧫣
古文从欶从言。
附注王筠釋例:「速之古文𧫣,《玉篇》在《言部》,譌從攵作𧫣,云:『言疾,古文速。』先云『言疾』者,以言之疾速為𧫣之正義也。行步之速,似未可用𧫣。印林曰:此正重文之廣其義者。從辵則行之速,從言則言之速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辵、从東,東和束應該有同源的關係,所以金文『速』字有可能从『東』,『東』應該也是聲符。戰國楚文字从辵、从二朱(二朱為複形,與一朱同),『朱』為『束』的假借分化字,因此楚文字偏旁中可以通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孫卜反頁碼第153頁,第3行,第1字述
疾也。從辵束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3頁,第3行,第2字述
古文從欶、言。
鍇注臣鍇曰:「言行速如言之易到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3頁,第4行,第1字述
籒文從欶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有「魏遬」,其名如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桑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6頁,第12字
疾也。
段注見《釋詁》。
从辵。束聲。
段注桑谷切。三部。
籒文从欶。
段注二傳作速。《公羊》作遬。如衞侯遫,仲孫遫是也。《呂覽・辨志》注。遬,疾也。《玉藻》。見所尊者齊遬。假遬爲肅也。
古文。从欶。从言。
段注籒古皆欶聲。
白话解释
速,迅疾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束”作声旁。“遬”,籒文字形采用“欶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止、東聲(古文字「東」、「束」同字,此「東」當讀為「束」);金文從辵、東(讀同「束」)聲;戰國文字從辵、朱聲(「朱」字是從「束」字分化出來的,所以「朱」、「束」音相近,此「朱」旁也應該讀為「束」);篆文從辵、束聲,《說文》籀文從辵、欶聲,古文從言、欶聲(這個形體應該不是「速」字,但與「速」字同音,所以假借為「速」);隸書、楷書同篆文。字從「止」、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東」、「束」、「欶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東」字本義為「動也」(這是聲訓,表示春天來了,蟄伏在地下的蟲開始動,草木也開始長,和「行動」義不太一樣),「束」字本義為「縛也」,「欶」字本義為「吮也」,三字都和「速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速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01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49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2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1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5頁,第2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25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0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99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43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1頁,第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1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41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472頁【補遺】第16353頁【補編】第1488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513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2頁【崇文】第60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24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351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84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