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画

9

tgjp

yhjg

wmkb

12画

9

312511211454

左下包围结构

扩展BU+2851D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18頁,第12

同文書局本: 第1260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4頁,第16

玉篇》:古文動字。晉書・李特傳》:安臥不𨔝。餘詳力部九畫。

注解

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𨔝〕字左下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重

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同“動”。《説文•力部》:“𨔝,古文動从辵。”《晋書•李特載記》:“特安卧不𨔝,待其衆半入,發伏擊之。”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𨔝的意思

𨔝

基本解释

同“動”。《説文•力部》:“𨔝,古文動从辵。”《晋書•李特載記》:“特安卧不𨔝,待其衆半入,發伏擊之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總切頁碼460頁,第24

動作也。从力𡍺聲。

𨔝

𨔝古文動从辵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待總反頁碼1082頁,第1行,第2

𨔝作也。從力重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82頁,第2行,第1

古文動從辵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緫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798頁,第2許惟賢1215頁,第10

𨔝作也。

段注作者,起也。

从力。重聲。

段注徒緫切。九部。

古文動。从辵。

白话解释

动,起身作事。字形采用“力”作边旁,采用“重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动”,采用“辵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動字不從力,作從辛從目、重聲的「童」字。戰國文字增加從辵或從力的意符,而兩種寫法都被《說文》所吸收。戰國文字從辵、童聲演變到《說文》古文改成從辵、重聲,因為童、重古代音讀相通。篆文則作從力、重聲,從力表示動作的進行,重聲標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繼承篆文左聲右形的寫法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14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1177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875頁
4說文校箋第613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549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203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39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81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913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65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589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485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423頁【補遺】第18022頁
14通訓定聲第12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216頁【崇文】第4861頁
16說文句讀第2013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427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268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