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25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7頁,第15字
义《玉篇》:古文及字。註詳又部二畫。
注解
〔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𨕤〕字左下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艹、帇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𨕤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𨕤
◎同“及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巨立切頁碼第89頁,第22字續丁孫
及
異體及
逮也。从又从人。
鉉注徐鍇曰:「及前人也。」
乁
異體乁
古文及。《秦刻石》及如此。
𢎜
亦古文及。
𨕤
亦古文及。
附注郭沫若《文史論集》:「及同逮,即逮捕之意。此為本義,後假為暨與之及,而本義遂失。然考殷周古文,如甲骨文與西周彝銘,暨與義之連詞均用,無用及者,用及為連詞乃後起事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又逮人。金文人形移至又形之上,又加義符『彳』,楚文字再加義符『止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其急反頁碼第245頁,第4行,第2字述
逮也。從又、人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及前人也,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45頁,第5行,第1字述
古文及,《秦刻石》及如此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此字似甲乙之乙字,頭曲下斜甲,乙,下屈也。秦嶧山會稽山𥓓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45頁,第6行,第1字述
古文及。
鍇注臣鍇曰:「似已字,但少曲身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45頁,第6行,第2字述
亦古文及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巨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460頁,第3字許惟賢第207頁,第6字
逮也。
段注《辵部》逮,及也。
从又人。
段注及前人也。巨立切。七部。
古文及。
段注句。
《秦刻石》及如此。
段注今載《史記》者,琅邪臺刻石云:澤及牛馬。碣石刻石云:惠論功勞。賞及牛馬。按李斯作小篆。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。
亦古文及。
段注按凡字從此。
亦古文及。
段注左從辵。右葢從筆。
白话解释
及,从背后追上并抓捕。字形采用“又、人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楷書,及字字形都是從人,表示被追趕的人;從又,表示從後面的追趕者伸出右手將他抓住。金文或加偏旁「彳」,彳的本義是道路,引申為安步,用以強調追趕的行動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及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78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49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9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21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15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409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70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635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96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72頁,第1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1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98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464頁【補遺】第16513頁【後編】第1818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44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46頁【崇文】第98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48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205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415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309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