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3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9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5頁,第17字
义《集韻》:岐,古作𨙾。註詳山部四畫。
注解
〔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𨙾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支、邑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𨙾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𨙾
◎同“𨙸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頁碼第207頁,第6字續丁孫
𨙾
異體𨙸
周文王所封。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从邑支聲。
岐
𨙸或从山支聲。因岐山以名之也。
㟚
古文𨙸从枝从山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𨙸邑可作岐,岐山不可作𨙸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巨伊反頁碼第530頁,第4行,第1字述
周文王所封,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從邑支聲。
鍇注臣鍇按:顏之推《家訓》:「本音奇,後人始音抵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30頁,第5行,第1字述
𨙸或從山、支。因岐山以名之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30頁,第5行,第2字述
古文𨙸從枝,從山作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按字書以岐爲山名,𨙸爲邑名。按《孟子》:『大王即就岐山之下而居。』指山之名,更別無邑名,故許愼三字並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38頁,第2字許惟賢第502頁,第1字
周文王所封。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
段注《經典》有岐無𨙸。惟《漢・地理志》曰:大王徙𨙸。文王作酆。《匈奴傳》曰:秦襄公伐戎至𨙸。師古曰:𨙸古岐字。岐專行而𨙸廢矣。許所見豳岐作𨙸。猶所見薊作𨜒也。《地理志》曰:右扶風美陽,《禹貢》岐山在西北。中水鄉,周大王所邑。《魯頌》箋曰: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陽。按此云文王所封。要其終而言。《皇矣》詩曰:度其鮮原。居岐之陽。箋云:乃始謀居善原廣平之地。亦在岐山之南也。文王自𨙸遷酆。非文王始國𨙸也。下云酆,周文王所都。則此當云大王矣。戴先生曰:美陽今爲陜西鳳翔府岐山,扶風二縣。《漢志》。美陽。岐山在西北。今岐山縣東七十里岐山是。
从邑。支聲。
段注巨支切。十五部。
𨙸或从山。支聲。因岐山㠯名之也。
段注𨙸或者,岐之或字。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。又云因岐山㠯名之。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。考岐山見於《夏書》,雅,頌,《漢志》。𨙸邑因岐山以名。𨙸邑可作岐。岐山不可作𨙸。薛綜注《西京賦》引《說文》。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。山有兩岐。因以名焉。此《說文・山部》原文也。山有兩岐,當作山有兩枝。山有兩枝,故名曰岐山。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。學者讀此可以刪《邑部》之岐專入《山部》矣。按《漢書・地理志》曰大王徙𨙸。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。賜受𨙸酆之地。《郊祀志》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。《匈奴傳》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。皆作𨙸。𨙸周字也。而岐山字《地理志》皆作岐。是可證𨙸岐之別。
古文𨙸。从枝。从山。
段注古文𨙸當作古文岐。此亦淺人改《山部》之文入《此部》耳。亦當刪此入彼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或作岐。
岐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08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24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2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4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08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7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38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4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1頁,第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9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8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569頁【補遺】第1697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38頁,第1字 |
15 | 通訓定聲 | 第2038頁,第2字 |
16 | 說文義證 | 第549頁【崇文】第2193頁 |
17 | 說文句讀 | 第834頁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275頁,第6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66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631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