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46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72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9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郎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憐題切;《正韻》:憐溪切,𡘋音黎。《說文》:殷諸侯國。在上黨東北。
义又,通作黎。《書・西伯戡黎》、《詩・邶風》〔註〕:黎侯失國。俱作黎。
义又,《韻會》:《地理沿革表》云:黎有二,一在河東潞州,有黎城。一在河西濬州,魏置朝歌郡,北魏改黎州。又,成都府路黎州,後周天和閒,生黎、熟黎開越巂置州,有邛崍九折坂。
注解
〔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𨛫〕字拼音是l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𥝢、邑。
〔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í] ⑴ 商代諸侯國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南。也作“黎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𨛫的意思
𨛫
líㄌㄧˊ基本解释
◎商代諸侯國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南。也作“黎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郞奚切頁碼第208頁,第15字續丁孫
𨛫
殷諸矦國。在上黨東北。从邑𥝢聲。𥝢,古文利。《商書》:「西伯戡𨛫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里西反頁碼第534頁,第3行,第1字述
殷諸侯國,在上黨東北。從邑𥝢聲。𥝢,古文利字。《商書》:西伯戡𨛫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郎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52頁,第1字許惟賢第507頁,第3字
殷諸矦國。
段注今《商書・西伯戡黎》。今文尚書作耆。尚書《大傳》文王受命五年伐耆,《周本紀》明年敗耆國,是也。或作𨸔。或作飢。皆假借字也。許所據古文尚書作𨛫。《戈部》作黎。葢俗改也。《左傳》曰:赤狄奪黎氏地。《詩・序》曰:狄人迫逐黎矦。未知卽商諸矦之後與否。
在上黨東北。
段注上黨,郡名。不言何縣者,有未審也。《前志》上黨壷關。應劭曰:黎矦國也。今黎亭是。《後志》同應說。今山西潞安府府治卽漢壺關縣。府西南三十五里有黎亭。
从邑。𥝢聲。
段注郎奚切。十五部。
𥝢古文利。
段注見《刀部》。
《商書》。西伯戡𨛫。
段注《商書》篇名。
𨛫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11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27頁,第9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4頁,第1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5頁,第1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15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83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409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51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2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61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06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611頁【補遺】第1698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2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55頁【崇文】第221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42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85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635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