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43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55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43頁,第9字
义《篇海》同「陶」。
注解
〔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𨺃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勹、吉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𨺃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𨺃
◎同“陶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徒刀切頁碼第481頁,第23字續丁孫
陶
異體𨺃
再成丘也,在濟陰。从𨸏匋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東至于陶丘。」陶丘有堯城,堯嘗所居,故堯號陶唐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特豪反頁碼第1123頁,第3行,第1字述
再成丘也,在濟陰。從𨸏匋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東至於陶丘,陶丘有堯城,堯嘗所居,故堯號陶唐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徒刀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94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78頁,第4字
再成丘也。在濟陰。
段注《釋丘》曰:一成爲敦丘。再成爲陶丘。《禹貢》曰:道沇水東流爲濟。入于河。泆爲熒。東出于陶丘北。《地理志》曰:濟陰郡定陶縣。《禹貢》陶丘在西南。按定陶故城在今山東曹州府定陶縣西南。古陶丘在焉。
从𨸏。匋聲。
段注徒刀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《夏書》曰:東至于陶丘。
段注《禹貢》文。
陶丘有堯城。堯嘗所凥。故堯號陶唐氏。
段注謂堯始居於陶丘。後爲唐侯。故曰陶唐氏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陶訓養乃保之借,保,養也。匋从缶勹聲,史篇匋古音如勹,勹與保音同。「陶陶」訓樂乃慆之借。《史記》「陶誕」乃雙聲連語,止有誕字而已(僅有誕義)。
陶土=匋土。
白话解释
陶,第二次堆成的土丘,位在济河北面。字形采用“左耳旁”(阜),“匋”是声旁。《夏书》上说:“……(某地)东抵于陶丘。”
字形解说
始見於金文。字從阜、從二、從二土。戰國《包山楚簡》文字形承金文。篆文字形則固定從阜、匋聲。《說文》:「陶,再成丘也,在濟陰。〈夏書〉曰:『東至于陶丘。』陶丘有堯城,堯嘗所居,故堯號陶唐氏。」段注:「〈釋丘〉曰:『一成爲敦丘,再成爲陶丘。』」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陶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54頁,第1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232頁,第9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91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45頁,第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73頁,第1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135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562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714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043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2頁,第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19頁,第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0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997頁【補遺】第1809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97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77頁【崇文】第510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08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600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834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322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