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革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21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88頁,第4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80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幷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補鼎切,𡘋音𩊖。《說文》:刀室也。《玉篇》:劒削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鞞琫有珌。【傳】鞞,容刀鞘也。【疏】古之言鞞,猶今之言鞘。又,〈大雅〉:鞞琫容刀。【傳】下曰鞞,上曰琫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幷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補弭切;《正韻》:補委切,𡘋音俾 —— 義同。揚子《方言》:劒削,自關而西謂之鞞。【註】鞞,方婢反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府移切,音𤰞 —— 牛鞞,縣名,在蜀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犍爲郡牛鞞縣。【註】孟康曰:鞞音髀。師古曰:必爾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蒲糜切,音皮 —— 本作郫。詳邑部郫字註。
音又,《廣韻》:部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騈迷切,𡘋音椑。《詩・周頌》應田縣鼓〔傳〕:應,鞞鼓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命樂師修鞀鞞鼓。【疏】《釋名》:鞞,助也,裨助鼓節。《廣韻》本作鼙,《集韻》或作𧯿。
注解
〔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鞞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ǐng、pí、bì、bē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卑。
〔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ǐng] ⑴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(一说刀剑鞘):“维玉及瑶,~琫容刀。”㈡ [pí] ⑴ 古同“鼙”,鼓名:“召令习鼓~。”㈢ [bì] ⑴ 古同“韠”,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。㈣ [bēi] ⑴ 〔牛~〕古县名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𩏂的意思
𩏂
1bǐngㄅㄧㄥˇ基本解释
◎同“鞞”。刀剑鞘。
𩏂
2bìㄅㄧˋ基本解释
◎同“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