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又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88頁,第1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7頁,第4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徂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徂聰切,𡘋族平聲。《說文》:聚也。从丵㊟〔原刻本作[⿻丵一],據《說文》改。〕、从取。《書・無逸》:是叢于厥身。
义又,姓。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。
义又,臺名,在邯鄲。
音又,《集韻》或作樷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樷珍怪。
义又作藂。《前漢・息夫躬傳》:藂棘棧棧。【註】《詩・葛覃》〔註〕:灌木曰藂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徂黃切,音牀。韓愈〈此日足可惜〉詩:蕭條千萬里,會合安可逢;淮之水舒舒,楚山直叢叢。逢音房。
义《韻會》:後人誤作菆,或作蕞,二字皆非。毛氏曰:丵㊟〔原刻本作[⿻丵一],據《說文》改。〕上从四直,兩長兩短。从丱,非。
注解
〔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又部。
〔叢〕字拼音是có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丵、取。
〔叢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丵,取聲。「丵」( zhuó ),意思是「叢生草」。本义是聚集。
〔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óng] ⑴ 叢生的草木。《周禮•地官•大司徒》:“五曰原隰……其植物宜叢物。”⑵ 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如:人叢;論叢。唐杜甫《往在》詩:“是時妃嬪戮,連為糞土叢。”⑶ 眾多;繁雜。《漢書•酷使傳贊》:“張湯死後,罔密事叢,以𡩻耗廢。”⑷ 量詞。簇,束。唐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户中人賦!”⑸ 通“悤”。急迫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叢,遽也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豐部》:“叢,叚借為悤。”⑹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叢氏,見《姓苑》。南唐叢鐇,許昌人,望出許昌。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叢的意思
叢丛
cóngㄘㄨㄥˊ基本解释
①叢生的草木。《周禮•地官•大司徒》:“五曰原隰……其植物宜叢物。”
②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如:人叢;論叢。唐杜甫《往在》詩:“是時妃嬪戮,連為糞土叢。”
③眾多;繁雜。《漢書•酷使傳贊》:“張湯死後,罔密事叢,以𡩻耗廢。”
④量詞。簇,束。唐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户中人賦!”
⑤通“悤”。急迫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叢,遽也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豐部》:“叢,叚借為悤。”
⑥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叢氏,見《姓苑》。南唐叢鐇,許昌人,望出許昌。”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丵,取聲。「丵」( zhuó ),意思是「叢生草」。本義:聚集。
2.同本義。
crow together; gather;
叢,聚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其植物宜叢物。 —— 《周禮·大司徒》樹木叢生,百草豐茂。 —— 曹操《觀滄海》
叢物(聚生於一處的植物);叢灌(叢生的灌木);叢叢(聚集的樣子);叢育(聚集生長);叢毛(叢生的草);叢森(樹木繁茂幽深樣子);叢薄(草木叢生的地方)
3.許多事物湊在一起。
crowd together;
石塊叢起則歷塊。 —— 《徐霞客遊記》則百惡並起,而萬災叢至矣。 —— 《呂氏春秋·達鬱》
形容词
◎衆多;繁雜 miscellaneous 網密事叢。——《漢書·酷吏傳贊》 惡叢巧之亂世兮。——《後漢書·馮衍傳》 又
叢顇(繁多雜亂的樣子);叢談(各種軼事雜說);叢委(雜談的堆積);叢叢雜雜(雜亂而繁多的樣子);叢細,叢瑣(繁多瑣碎)
名词
1.叢林;叢生的樹木。
chump; grove; jungle; scrub;
獸走叢薄之中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俶真》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。 ——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桉樹叢;松樹叢;叢祠(草野間的神祠)
2.聚集在一起的人 。
depth;
消失在人叢中
3.收集在一起出版的文章 。
collection;
叢帖(彙編的古今名帖);論叢;譯叢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頁碼第79頁,第3字續丁孫
叢
聚也。从丵取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全通反頁碼第219頁,第4行,第1字述
聚也。從丵取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此凡物叢萃也,草木之叢在艸部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41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85頁,第2字
聚也。
段注於曡韵得之。
从丵。取聲。
段注徂紅切。按古音在四部。《左傳》僖三十年。取訾婁。《公羊》作鄒。亦作叢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取【州】聲。
从取聲者,因東侯對轉。
白话解释
丛,聚集。字形采用“丵”作边旁,“取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木、叢聲,為叢的後起字。戰國文字字形從丵、取聲。從丵,像草木叢生形;取聲,聲兼義,指聚集而言。從丵、取聲,表示草木叢生而聚集在一起。篆文、楷書承戰國文字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叢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57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24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7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09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02頁,第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63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28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45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35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4頁,第1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9頁,第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07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208頁【補遺】第1647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25頁【崇文】第8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10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19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159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80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