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70頁,第1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03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1頁,第2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咨邪切,音罝。《玉篇》:嗟,歎也。《廣韻》:咨也。《集韻》:一曰痛惜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嗟,𨲠也。《釋名》: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《書・甘誓》: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吿汝。《詩・周南》:嗟我懷人。又,〈齊風〉:猗嗟昌兮。【疏】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《禮・檀弓》:嗟來食。《廣韻》同「𧨁」,《集韻》本作𧪰,亦書作𧪘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遭哥切,音䦈。《易・離卦》: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【音義】王肅讀遭哥切,阮籍〈詠懷〉詩: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;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
音又,《韻會補》:子夜切,音借 —— 同「唶」。《三蒼詁》:咄嗟,易度也。猶言呼吸之閒。字本作唶。古有咄唶歌。世說石崇作豆粥,咄嗟而辦。
注解
〔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嗟〕字拼音是ji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差。
〔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差声。本义是叹词。表示忧感。
〔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ē] ⑴ 文言叹词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嗟的意思
嗟
jiēㄐㄧㄝ基本解释
◎文言叹词。~乎。~叹。~来之食。
详细解释
叹词
1.形声。从口,差声。本义:叹词。表示忧感。
2.感叹声。
alas;
嗟叹使心伤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嗟乎,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嗟乎!…非此之由乎。 —— 清· 刘开《问说》嗟夫,谁知吾卒先汝。 —— 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嗟乎(嗟呼。表示感叹);嗟讶(感叹,惊叹);嗟异(感叹称异);嗟悼(哀叹,悲悼)
3.表示呼唤。
hello;
嗟,我士,听无哗。 —— 《书·秦誓》
嗟来(来,语助);嗟来之食;嗟嗟(表示招呼)
动词
1.叹息。
sigh; heave a sigh;
忽魂悸以魄动,怳惊起而长嗟。 ——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嗟呀(叹息);嗟咨(慨叹);嗟怨(悲叹;怨恨);嗟伤(叹息伤感)
2.赞叹。
gasp in admiration, highly praise;
见其所为文,嗟赏之。 —— 《宋史·王质传》
嗟仰(赞叹景仰);嗟尚(赞叹嘉尚);嗟赞(赞叹);嗟异(赞叹称异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子邪切頁碼第75頁,第5字續丁孫
𧭨
異體𧪰、𧫯、𧭯、𧪘
咨也。一曰痛惜也。从言𢀩聲。
附注《集韻・麻韻》:「𧪰,《說文》:『咨也。一曰痛惜。』或作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走嗟反頁碼第211頁,第7行,第1字述
咨也。從言差聲。一曰痛惜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從口作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子邪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9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78頁,第9字
嗞也。
段注《口部》曰:嗞,𦎍也。此云𦎍,嗞也。是爲異部互訓。各本改作咨者,淺人爲之耳。謀事曰咨。義不相涉。
从言。𢀩聲。
段注子邪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一曰痛惜。
段注此與嗞𦎍義別。
𧪰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49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14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7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03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96頁,第2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43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0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38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09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1頁,第3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4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77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105頁【補遺】第1645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0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13頁【崇文】第84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9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12頁,第7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100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69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