壇

tán ㄊㄢˊ

16画

13

fylg

gywm

bska

40116

16画

13

12141252511251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8C7

指文艺界、体育界或舆论阵地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59頁,第12

同文書局本: 第240頁,第22

標點整理本: 第172頁,第30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唐干切;《正韻》:唐闌切,𡘋音彈。說文》:祭場也。壇之言坦也。一曰封土爲壇。禮・祭義》:燔柴于泰壇祭天也。〈祭法〉:去祧爲壇。【註】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,有禱則祭。互詳墠字註。史記・文帝紀》:其廣增諸祀壇場。

又,楚人謂中庭曰壇。見《荆楚風俗通》。

又,盟誓則立壇。禮・雜記》:孔子出魯東門,過故杏壇,曰: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。睹物思人,命琴而歌。

又,國君朝會亦設壇。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鄭伯如楚,舍不爲壇。子產曰:大適小則爲壇,小適大苟舍而已,焉用作壇。

又,特拜將相亦設壇。前漢・高帝紀》:上設壇具禮,拜韓信爲大將,一軍皆驚。唐書・裴度傳》:度拜相,詔四登師壇。

又,雞壇,友會也。北戸錄》:越人每相交,作壇祭以白犬丹雞。

又,瑤壇,仙境也。張協〈七命〉:眷椒庭于瑤壇。

又,《集韻》:儻旱切,音儃。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九伐之法,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。【鄭註】出其君,置空壇之地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案切;《正韻》:杜晏切,𡘋音但 —— 壇曼,寬廣貌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壇以陸離。〈子虛賦〉:案衍壇曼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時戰切,音繕 —— 除地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上演切,音善 —— 野土也。楚辭・九章》:鸞鳥鳳凰,日以遠兮;燕雀烏鵲,巢堂壇兮。

又,亭年切,音田 —— 桓君山〈仙賦〉:周覽八極,還崦華壇;氾氾濫濫,隨天轉旋。

又,叶直良切,音長。楚辭・九歌》:蓀壁兮紫壇,播芳椒兮成堂。

俗作,非。

注解

〔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壇〕字拼音是t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亶

〔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án] ⑴ 见“坛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壇的意思

tánㄊㄢˊ

基本解释

见“坛”。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𨱪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干切頁碼456頁,第19

壇祭場也。从土亶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特丹反頁碼1073頁,第3行,第2

壇祭壇場也。從土亶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干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770頁,第1許惟賢1204頁,第3

壇祭壇場也。

段注《祭法》注。封土曰壇。除地曰墠。《楚語》。屛攝之位。壇場之所。韋注。屛攝,爲祭祀之位也。除地曰場。《漢・孝文帝紀》。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幣。師古曰:築土爲壇。除地爲場。按墠卽場也。爲場而後壇之。壇之前又必除地爲場。以爲祭神道。故壇場必連言之。宋本作祭場也。無壇字。非是。若《祭法》壇與墠則異地。場有不壇者。壇則無不場也。

从土。亶聲。

段注徒干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壇,祭场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亶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「壇」從土、亶聲。與篆文構形同,篆文作「」,楷書從篆文作「壇」。漢印作「」,右上「㐭」形作「」,漢隸漸漸訛變從「面」。段注本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壇,祭壇場也。从土、亶聲。」從土,表示與土地狀態相關;亶(ㄉㄢˇ)本義為多穀,引申有「厚」、「高」之義;從亶,表示音讀,兼表「高出」之義,本義為用土石築起的高臺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坛」。

壇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05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166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67頁
4說文校箋第607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543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2013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37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75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88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61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584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481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305頁【補遺】第18001頁
14通訓定聲第295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05頁【崇文】第4817頁
16說文句讀第1991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91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57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