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8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8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25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前歷切,音籍。《說文》:無人聲也。本作𡧯,从宀,尗聲。【徐曰】此𡧯寞字,今文作寂。《廣韻》:靜也、安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无思也、无爲也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〈尚書序〉:〔孔疏〕道本沖寂,非有名言。又,《晉書・顧愷之傳》:爲山隂令,晝日垂簾,門堦閴寂。
义又,或作𡧘。《楚辭・遠遊》:野𡧘漠其無人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𧧌、諔、漃。
注解
〔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寂〕字拼音是j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叔。
〔寂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叔声。本义是静悄悄,没有声音。
〔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] ⑴ 静,没有声音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寂的意思
寂
jìㄐㄧˋ基本解释
◎静,没有声音。~静。~寞。孤~。~~。~灭。~默。~寥(寂静空旷)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叔声。本义:静悄悄,没有声音。
2.同本义。
quiet; silent;
寂,无人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寂寥宇宙。 —— 《四子讲德论》寂兮寥兮,独立不改。 —— 《老子》寂然不动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上》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。 —— 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满坐寂然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人视端容寂。 —— 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俄而寂然。 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寂寂悄悄(悄悄地,不弄出声音地);寂密(隐密);寂天寞地(悄无声息)
3.安详闲静,心志淡泊。
composed and leisurely;
旷然无忧患,寂然无思虑。 —— 嵇康《养生论》
寂泊(恬静淡泊,不追求名利);寂漠(清静;恬淡)
4.寂寞;孤单;冷落。
solitary;
廓落寂而无友兮,谁可与玩此遗芳。 —— 严忌《哀时命》
寂处(寂寞独处);寂漠(冷落;凄凉);寂淹(孤寂滞留)
5.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。
quiet;
寂定(佛家指心不驰散,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)
动词
◎佛教称僧尼死为“涅槃”,或叫“寂”、“宴寂”、“圆寂”、“寂灭” 。
(of a Buddhist monk or nun)die;
寂灭虚无(佛教语。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。寂灭:指人死后身体寂静,灵魂超脱,永无生死。虚无: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前歷切頁碼第240頁,第25字續丁孫
𡧯
異體寂
無人聲。从宀尗聲。
𧧌
𡧯或从言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𡧯,今字作寂。」《集韻・錫韻》:「𡧯,或作寂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才狄反頁碼第614頁,第5行,第1字述
無人聲也。從宀尗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𡧯寞字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14頁,第5行,第2字述
或從言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前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56頁,第1字許惟賢第594頁,第3字
無人聲也。从宀。尗聲。
段注前歷切。古音在三部。《口部》作𠴫。𡧯今字作寂。《方言》作𡧘。云靜也。江湘九嶷之郊謂之𡧘。
𡧯或从言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與𠴫近。
與𠴫近。
𡧯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70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00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6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00頁,第1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88頁,第1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41頁,第6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76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73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530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5頁,第1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96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440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435頁【補遺】第1711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36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32頁【崇文】第25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7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308頁,第6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79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707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