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73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08頁,第2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54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涓切,音泫 —— 本作縣。《說文》:繫也。或从心。《孟子》:猶解倒懸。
音又,叶熒絹切,音院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後宮不移,樂不徙懸;門衞供帳,官以物辯。
注解
〔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懸〕字拼音是x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縣、心。
〔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uán] ⑴ 掛、繫。如:“懸壺濟世”。《後漢書•卷八十二•;方術傳下•;費長房傳》:“又臥於空室,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心上。”宋•;張耒《海州道中詩二首之二》:“逃屋無人草滿家,纍纍秋蔓懸寒瓜。”⑵ 牽掛﹑掛念。如:“懸念”、“懸思”。唐•李白《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》:“心懸萬里外,影滯兩鄉隔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二十七回》:“你昨兒可告了我不曾?教我懸了一夜的心。”⑶ 公示﹑公布。如:“懸賞”。《孫子•九地》:“施無法之賞,懸無政之令。”⑷ 高掛的。如:“懸泉”、“懸瀑”。⑸ 差別大、距離遠。如:“懸殊”。⑹ 久延不決的。如:“懸案”。《韓非子•亡徵》:“藏怒而弗發,懸罪而弗誅,使臣陰憎而愈憂懼。”⑺ 憑空﹑無依據。如:“懸想”。唐•柳宗元《復杜溫夫書》:“吾性騃滯,多所未甚諭,安敢懸斷是且非耶?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懸的意思
懸悬
xuánㄒㄩㄢˊ基本解释
①掛、繫。如:“懸壺濟世”。《後漢書•卷八十二•;方術傳下•;費長房傳》:“又臥於空室,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心上。”宋•;張耒《海州道中詩二首之二》:“逃屋無人草滿家,纍纍秋蔓懸寒瓜。”
②牽掛﹑掛念。如:“懸念”、“懸思”。唐•李白《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》:“心懸萬里外,影滯兩鄉隔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二十七回》:“你昨兒可告了我不曾?教我懸了一夜的心。”
③公示﹑公布。如:“懸賞”。《孫子•九地》:“施無法之賞,懸無政之令。”
④高掛的。如:“懸泉”、“懸瀑”。
⑤差別大、距離遠。如:“懸殊”。
⑥久延不決的。如:“懸案”。《韓非子•亡徵》:“藏怒而弗發,懸罪而弗誅,使臣陰憎而愈憂懼。”
⑦憑空﹑無依據。如:“懸想”。唐•柳宗元《復杜溫夫書》:“吾性騃滯,多所未甚諭,安敢懸斷是且非耶?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胡涓切頁碼第296頁,第1字續丁孫
縣
繫也。从系持𥄉。
鉉注臣鉉等曰:此本是縣挂之縣,借爲州縣之縣。今俗加心,別作懸,義無所取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謂金文「从木,从系,持首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胡涓反頁碼第739頁,第3行,第1字述
繋也。從系,持𥄉。
鍇注臣鍇按:顏師古《匡謬正俗》云古書縣、邑皆作寰。此直縣挂字,引《說文》爲證也。懸,今人加心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胡㳙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92頁,第2字許惟賢第742頁,第1字
繫也。
段注繫當作系。繫者繫𦃇也。一名惡絮。許書本非此字明矣。許《自序》云:據形系聯,不作繫也。系篆下云繫也。當卽縣也之譌。二篆爲轉注。古懸挂字皆如此作。引伸之,則爲所系之偁。《周禮》。縣系於遂。《邑部》曰:周制。天子地方千里。分爲百縣則系於國。秦漢縣系於郡。《釋名》曰:縣,縣也。縣係於郡也。自專以縣爲州縣字。乃別製从心之懸挂。別其音縣去懸平。古無二形二音也。顏師古云:古縣邑字作寰。亦爲臆說。
从系持𥄉。
段注會意。胡㳙切。十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郡縣从系字引申來恐未是(然尚通,當从之)。漢人稱皇帝為縣官,《史記》有「赤縣神州,天子掌之」,故稱縣官。《周禮》已有「縣正」,古縣上無繫屬之府、省,直隸於天子,故訓為系(繫)亦通。
猶今「直隸」也。春秋時縣直隸于國君,不為卿士大夫食邑。天子古又稱縣官,縣又變為寰,寰宇「赤縣神州」即由此稱。
繫也。挂首曰縣,引申為一切縣挂。州縣之解,段說未是。漢人稱皇帝曰縣官,或曰即「赤縣神州」之縣(鄒衍說)。(《史記》「赤縣神州,天子掌之」,故稱)。縣字不可知,只好照段說,當是直隸之隸字之意。縣直隸于天子,故訓繫,尚通。《說文》曰「繫也」,猶今之隸也,言直隸于君之地也。蓋段說雖未是,然古縣上無繫屬之府、省,即直隸于天子,故訓為繫,亦尚可通。
【新塍音正】。漢人稱皇帝曰縣官,《史記》「赤縣神州,天子掌之」,故稱。縣直隸於天子(國君),故訓繫尚通。
白话解释
县,系吊着。字形采用“系、”会义,表示系挂着。
字形解说
金文左邊像一棵樹,樹上有一條繩子吊掛著一顆人頭。戰國文字也像樹上吊著人頭。篆文從「系」持「?(ㄐㄧㄠ jiāo)」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縣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80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37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6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77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54頁,第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276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19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41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88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0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67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04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914頁【補遺】第1735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72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63頁【崇文】第304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05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703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372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47頁,第2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850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