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

fán ㄈㄢˊㄆㄛˊ

17画

11

txgi|txti

okvif

mamz

88903

17画

11

31554143134554234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7E41

意为繁多、复杂。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,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。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38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937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899頁,第22

廣韻》:附袁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符袁切,𡘋音煩。書・仲虺之誥》:實繁有徒。【傳】繁,多也。

又,《禮・鄕飲酒義》:拜至,辭讓之節繁。【註】繁,猶盛也。

又,《孝經・序》:安得不翦其繁蕪。【註】繁,雜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繁,概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薄官切;《集韻》:蒲官切,𡘋音鞶。禮・禮器》:大路繁纓一就,次路繁纓七就。【疏】繁爲馬腹帶也。左傳・成二年》:請曲縣繁纓以朝。【註】繁纓,馬飾。

又,與樊通。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樊纓〔註〕:樊,讀如鞶帶之鞶,謂今馬大帶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薄波切;《集韻》:蒲波切,𡘋音婆。玉篇》:姓也。左傳・定四年》:殷民七族有繁氏。前漢・陳湯傳》:御史大夫繁延壽。

又,《韻補》叶符筠切。陸雲〈夏府君誄〉:元𧙗秀朗,輝景絪縕;誕載豐美,俊穎夙繁。

又,《韻補》叶汾沅切。左貴嬪〈楊后誄〉:天祚貞吉,克昌克繁;則百斯慶,育聖育賢。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36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3頁,第34

《禮・鄉飲・酒義》拜至辭讓之節繁。

謹照原文拜至下增獻酬二字。

注解

〔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án、pó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敏、糸

〔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n] ⑴ 复杂⑵ 多⑶ 兴盛⑷ 生物增生新个体 [pó] ⑴ 〔~台〕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的古迹。⑵ 姓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繁的意思

1fánㄈㄢˊ

基本解释

复杂。~杂。~乱。删~就简。~难。~嚣。

多。~多。~重( zhòng )。纷~。频~。~星。~忙。~芜。~博。

兴盛。~茂。~荣。~华。

生物增生新个体。~殖。~育。~衍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緐,马髦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引申为緐多。又俗改其字作繁,俗形行而本形废,引申之义行而本义废矣。”

形容词

1.众多。

numerous;

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奉之弥繁。 —— 宋· 苏洵《权书·六国论》善始者始繁,克终者盖寡。 —— 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
繁剧(事务繁重);繁伙(众多);繁星(众多的星星);繁霜(浓霜,借喻为白色);繁言(多言);繁虑(很多的忧虑)

2.盛大;旺盛 。

grand; vigorous;

繁昌(繁荣昌盛);繁俎(丰盛的肴馔);繁盛(繁荣兴盛;繁多昌盛)

3.复杂。

complicated;

见简即用,见繁即变,此乃通术也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繁务(杂事);繁句(凡句子中,文法结构比较复杂的,称为繁句);繁思(繁杂的思绪)

4.茂盛。

luxuriant;

佳木秀而繁阴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繁昌(形容草木茂盛;形容国家或家族等繁荣昌盛);繁盛(繁荣而兴盛;繁多而茂盛。意同繁茂);繁庑(形容草木茂盛;泛指兴盛)

动词

1.繁殖,繁衍。

propagate;

保你这一庄人家,子孙繁衍,六畜安生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
繁息(孳生,生长)

2.另见 pó。

2ㄆㄛˊ

基本解释

〔~台〕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的古迹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白色。

white;

公乘侈舆、服繁驵驱之。 —— 《晏子春秋》

2.另见 fán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437頁,第26

異體緐、繁

䋣馬髦飾也。从糸每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可以稱旌緐乎?」

𦅳

異體𦃍

𦅳䋣或从𢍍𢍍,籒文弁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䋣,當即馬飾䋣纓之䋣。」按:今作繁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附袁切頁碼1037頁,第2行,第2

𦅳馬髦飾也。從糸𣫭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可以稱旌緐乎?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37頁,第3行,第1

䋣或從𢍙𢍙,籒文弁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30頁,第2許惟賢1144頁,第7

𦅳馬髦飾也。

段注馬髦,謂馬鬛也。飾亦妝飾之飾。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。引申爲緐多。又俗改其字作繁。俗形行而本形廢。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。至若鄭注《周禮》、《禮記》之繁纓。繁讀爲鞶帶之鞶。謂今馬大帶也。此易字之例。其說與許說絕殊。

从糸每。

段注各本下有聲字。非也。今刪。每者,艸盛上出。故从系每會意。猶之𦇨字亦以每縣會意也。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
《春秋傳》曰:可㠯稱旌緐乎。

段注哀卄三年《左傳》文。

䋣或从𢍍

段注以弁形聲。

𢍍,籒文弁。

段注見兒部。

繁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65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112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828頁
4說文校箋第581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19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91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22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45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65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45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556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4584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755頁【補遺】第17921頁【補編】第14901頁
14通訓定聲第300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139頁【崇文】第4553頁
16說文句讀第1894頁
17章授筆記第548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23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1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