挾

xiéjiā ㄒㄧㄝˊㄐㄧㄚ

11画

7

rdww

qkoo

dgoo

54088

10画

7

12113434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33E

指挟持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3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432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379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檄頰切,𡘋音協。說文》:俾持也。增韻》:帶也、掖也。一曰輔也。詩・大雅》:既挾四鍭。儀禮・鄕射禮》:兼挾乗矢。【註】方持弦矢曰挾。古文作接。〈齊語〉:挾其槍刈耨鎛,以旦莫從事於田野。【註】在掖曰挾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藏也。前漢・惠帝紀》:除挾書律。【註】秦律,敢有挾書者族。

又,《廣韻》:懷也、護也。孟子》:不挾長,不挾貴。【朱註】挾者,兼有而恃之之稱。

又,會也。〈晉語〉:遇兆挾以銜骨,齒牙爲猾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挾斯,敗也。南楚凡人貧,衣被𨢄弊,或器物弊,謂之挾斯。

又,《集韻》:尸牒切,音蜨 —— 亦持也。左傳・宣十二年》:三軍之士,皆如挾纊。

又,《集韻》:訖洽切;《正韻》:古洽切 —— 𡘋與夾同,亦持也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子洽切,音啑。又,《集韻》:吉協切,音頰。又,作荅切,音匝 —— 義𡘋同。或作抸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卽協切 —— 與浹通。詩・大雅》:使不挾四方。【傳】挾,達也。【疏】挾者,周匝之義,故爲達。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縣治象之灋于象魏,挾日而斂之。【註】從甲至甲謂之挾日,凡十日。【釋文】又作浹。荀子・禮論篇》:方皇周挾。【註】挾讀爲浹。匝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卽涉切,音接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é、ji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夾

〔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] ⑴ 均见“挟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挾的意思

jiāㄐㄧㄚ

基本解释

均见“挟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胡頰切頁碼401頁,第30

挾俾持也。从手夾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羊帖反頁碼965頁,第2行,第2

挾俾持也。從手夾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胡夾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87頁,第3許惟賢1037頁,第5

挾俾持也。

段注俾持,謂俾㚒而持之也。《亦部》㚒下曰:盜𥨸褱物也。俗謂蔽人俾㚒。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。如今人言懷挾也。《孟子》挾貴,挾賢,挾長,挾有勳勞,挾故。此皆本義之引申。音胡頰切。若詩禮之挾矢,《周禮》之挾日。音皆子協反。挾日,干本作帀日。《左傳》作浹。謂十日徧也。禮注。方持弦矢曰挾。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。皆自其交會處言之。古文禮挾皆作接。然則接矢爲本字。挾矢爲叚借字與。

从手。㚒聲。

段注各本作夾聲。篆體亦从二人。今皆正。从二入。以形聲中有會意也。胡夾切。八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俾持,夾持也。接挾當作接匝。

俾持者,夾持也。接挾當作接帀(?)。當作从手夾聲,段改為㚒聲,非也。古多假俠為之,如《孟子》「俠貴」、「俠賢」是。

从手夾聲。

白话解释

挟,下人扶持主人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夹”作声旁。

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92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011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761頁
4說文校箋第527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475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744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946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89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34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15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504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418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762頁【補遺】第17793頁
14通訓定聲第601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44頁【崇文】第4173頁
16說文句讀第1716頁
17章授筆記第492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636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110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