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3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1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7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良以切;《集韻》:兩耳切;《韻會》:良士切,𡘋音里。《說文》:果名。〈素問〉:東方木也。《爾雅翼》:李,木之多子者。《𡌨雅》:李性難老,雖枝枯,子亦不細,其品處桃上。《詩・小雅》: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
义又,《韻會》:世薦士謂之桃李。劉向《說苑》:樹桃李者,夏得休息,秋得其實焉;樹蒺藜者,夏不得休息,秋得其莿焉。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,正用此事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行李,關驛也。
义又,與理通。《左傳・僖十三年》:行李之往來。〈周語〉:行李以節逆之。《泊宅編》:李理義通,人將有行,必先治𧚌,如孟子之言治任 —— 理亦治也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熒惑爲李。【徐廣註】內則理兵,外則理政。
义又,司理,𠛬官,亦稱司李。《前漢・胡建傳》:黃帝李治。《管子・法法篇》:臯陶爲李。又,檇李,春秋吳地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伯陽之後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7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13字
《前漢・胡建傳》黃帝李治。
謹照原文治改法。
注解
〔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李〕字拼音是l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子。
〔李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是李树。
〔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ǐ] ⑴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⑵ 姓。⑶ 通“理”。(①古代狱官,法官。②道理,规律。③惩治。④星名。)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李的意思
李
lǐㄌㄧˇ基本解释
①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。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②姓。
③通“理”。(①古代狱官,法官。②道理,规律。③惩治。④星名。)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。
2.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。
plum;
李,李果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华如桃李。 —— 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
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
3.李:李花。
报之以李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抑》
4.李:李子。
丘中有李。 —— 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
5.李:李园。
6.狱官。通“理”。
judge; justice;
皋陶为李。 —— 《管子·法法》
7.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
star's name;
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
8.姓。
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写过一篇《辨石钟山记》);李牧连却之,李牧接连打败它。李牧,赵国良将,曾几次打败秦军。公元前229年,秦将王翦攻赵,李牧率兵抵抗。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,杀李牧。第二年,王翦破赵军,虏赵王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良止切頁碼第180頁,第2字續丁孫
李
果也。从木子聲。
杍
古文。
附注商承祚《〈說文〉中之古文考》:「此(杍)非『李』之古文,乃『梓』之古文也。《尚書》『梓材』馬融云:『古文作杍。』《大傳》『橋梓』作『橋杍』,是作『杍』者,壁中古文也。此誤入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六矣反頁碼第443頁,第2行,第1字述
果也。從木子聲。
鍇注臣鍇按:顓頊之後有逃難於伊俟之虚,得李實而食,遂以爲姓。又,臯陶爲堯大理,後以爲姓。
鍇注今按:管子、大理皆作李字,臯陶,複姓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43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良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55頁,第4字許惟賢第421頁,第7字
李果也。从木。子聲。
段注良止切。一部。古李理同音通用。故行李與行理竝見。大李與大理不分。
古文。
段注《尙書音義》曰:《梓材》音子。本亦作梓。馬云:古作梓字。治木器曰梓。《正義》曰:此古杍字。今文作梓。按《正義》本經作杍。音義本經作梓。據二家說,葢壁中古文作杍。而馬季長易爲梓匠之梓也。如馬說,是壁中文假借杍爲梓匠字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李因與理近,故行李又作行理,實即行使。《楚辭》可證。大李則即大理,理、士同,「理與士師」是也。理與使同,又與史同:李耳,史耳。又與里同;里革,史革。《尚書》“梓材”實為“理材”,或寫為“李材”。○李官,《漢書》“皇帝李法”。
古文杍,「梓匠」或作「杍匠」,乃「理匠」之借。理本治玉,引申為治木也。「行李」乃「行使」之借。「大理」乃大士之借,士師也,刑官。李耳乃史耳,老子本柱下史也。士、史、使、李、里、理古音同,故相借。士、史、使為正字,李、里、理為借字。大行人及史皆在《周禮•秋官》,恐古士、史、使亦為一字。理亦借為使,《楚辭》:「吾令蹇修以為理」,理即使也。
李,果也。行李=使。《周禮•秋官•掌行人》[一]。「大李」=大理。《尚書》「梓材」實即「理材」,或作「李材」。○别本有不可解之數語曰:(行李之李,行使。使、理大同,訓當分。梓材當作李材。)(?)[一]原文如此,疑係「大行人」之誤。
白话解释
李,树木的果实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子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秦系文字、篆文、隸書及楷書,字形俱從木、子聲,戰國楚系文字則作從來、子聲。「子」為嬰兒小孩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「來」為麥,和「木」俱為植物,同類可通。《說文》另收古文「」,左形右聲,與上形、下聲之「李」構字之意無別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李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54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54頁,第10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5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24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21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73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35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97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13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9頁,第1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22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8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5726頁【補遺】第1684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54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63頁【崇文】第184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700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485頁,第2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235頁,第8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46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557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