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画

6

sriy|stfy

dhjd

fmko

45990

10画

6

12343112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82A

指整个的植物。植株、株连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50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523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469頁,第9

唐韻》:陟輸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鐘輸切;《韻會》:追輸切,𡘋音邾。說文》:木根也。【徐曰】在土曰根,在土上曰株。易・困卦》:困于株木。【王肅註】謂最處底下也。

又,株枸,斷木也。莊子・達生篇》:承蜩者,處身若橛株枸。

又,幹也。韓非子・五蠹篇》:宋人守株,冀復得兔。

又,木身也。〈蜀志・諸葛表〉:成都有桑八百株。

又,與誅通。釋名》:罪及餘人曰誅。誅,株也 —— 如株木根,枝葉盡落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株儒,短柱也。

又,株離,亦作侏離,樂名。史記・樂書》:四夷之樂,東方曰𩎟,南方曰任,西方曰株離,北方曰禁。

又,株林,邑名。詩・陳風》:胡爲乎株林。

又,《正韻》:專於切,音朱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鱅珠切,音殊 —— 株楰,木名,可爲車輞。

又,同「駐」。釋名》:駐,株也 —— 株木不動也。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9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1頁,第10

《說文》木根也。徐曰,在土曰根,在土上曰邾。

謹照原文邾改株。

注解

〔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株〕字拼音是zh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朱

〔株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朱声。本义是露出地面的树根。

〔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ū] ⑴ 露出地面的树根⑵ 棵儿,指整个的植物体⑶ 量词,指植物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株的意思

zhūㄓㄨ

基本解释

露出地面的树根。守~待兔。~连。~戮。

棵儿,指整个的植物体。植~。

量词,指植物。一~桃树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木,朱声。本义:露出地面的树根。

2.同本义。

stub;

株,木根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今语转曰桩。命曰株送徒。 —— 《史记·平准书》。集解:“根蒂也。”若厥株驹。 —— 《列子·黄帝》。释文:“枯树本也。”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3.又。

释其来而守株。

4.又。

皆守株之类。

株橛(树桩、木根);株蘖(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)

5.泛指草木。

grass or tree;

泽涸无鱼,山童无株。 —— 汉· 焦赣《易林》

6.植根。

root;

大株于土;萍于水。 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株榾(残根断树);株柢(根祗);株枸(枯树根)

7.植株,成长的植物体 。

plant; individual plant;

株楹(树株作的屋柱。形容房屋简陋);株木(刑杖)

动词

牵连,株连 。

involve others in a criminal case;

株引(株连);株累(株连牵累);株蔓(株连蔓引)

量词

表示树木的根数。

两株树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陟輸切頁碼184頁,第26

株木根也。从木朱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輟須反頁碼458頁,第7行,第2

株木根也。從木朱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入土曰根。在土上者曰株。𭄘向《列女傳》曰:『智伯之園多株,不便於馬范氏之子。』謂伐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陟輸切古音第四部頁碼992頁,第4許惟賢438頁,第2

株木根也。

段注莊,列皆有厥株駒。株今俗語云樁。

從木。朱聲。

段注陟輸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株,树根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朱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木、朱聲。「木」為樹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樹木有關;「朱」為紅心木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戰國文字朱作「」,其中作二橫畫,篆文則省作一橫畫,至隸書及楷書,則又將「」上之枝葉部分改作一撇與一橫,然皆為從木、朱聲之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4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469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365頁
4說文校箋第231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227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800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40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06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7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43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230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1844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879頁【補遺】第16871頁【補編】第14891頁
14通訓定聲第141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82頁【崇文】第1925頁
16說文句讀第725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2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71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