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19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2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15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離灼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力灼切,𡘋音掠。《說文》:經略土地。《左傳・昭七年》:天子經略。【註】經營天下,略有四海,故曰經略。《博雅》:略,治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謀略。《前漢・趙充國傳》:百聞不如一見,臣願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李康〈運命論〉:張良受三略之說。【註】上、中、下三計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用功少者皆曰略。《書・禹貢》:嵎夷既略。【傳】用功少曰略。木華〈海賦〉:羣山既略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要也。《莊子・知北遊》:將爲汝言其崖略。《淮南子・本經訓》:其言略而循理。【註】略,約要也。
义又,不詳也。《禮・孔子閒居》:子夏曰: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。《荀子・非相篇》:傳者,久則論略,近則論詳。
义又,《公羊傳・哀五年》:喪曷爲以閏數,喪數略也。【註】略,猶殺也 —— 以月數恩殺,故幷閏數。
义又,道也。《左傳・定四年》: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,將如之何。【註】略,道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取也。《左傳・宣十五年》:晉侯治兵于稷,以略狄土。【註】略,取也。《淮南子・兵略訓》: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求也。
义又,灋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行也。《左傳・隱五年》:公曰:吾將略地焉。【註】略,總攝巡行之名。又,〈宣十一年〉:略基趾。【註】趾,城足;略,行也。
义又,界也。《左傳・莊二十年》:鄭伯享王于闕西辟,樂備,王與之武公之略,自虎牢以東。【註】略,界也。又,〈僖十二年〉: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,東盡虢略。
义又,路也。《書・武成》:敢祇承上帝,以遏亂略。【傳】略,路也。
义又,犯也。〈晉語〉:及桓子驕泰奢侈,貪欲無蓺,略則行志。【註】略,犯也;則,法也。
义又,利也。《詩・周頌》:有略其耜。【傳】略,利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書篇名。漢劉歆總羣書爲《七略》,有〈輯略〉、〈六蓺略〉、〈諸子略〉、〈詩賦略〉、〈兵書略〉、〈術數略〉、〈方伎略〉。
义又,揚雄〈甘泉賦〉:蠖略蕤綏,灕虖襂纚。【註】蠖略蕤綏,龍行貌。
义又,姓。《姓譜》:三國略統,吳人。
义又,奪也。與掠同。〈齊語〉:犧牲不略則牛羊遂。【註】略,奪也。《史記・外戚世家》:少君年四五歲,爲人所略賣。又,〈龔遂傳〉:渤海多劫略相隨者,遂下敎令,卽時解散。
义又,渠略,蟲名。《詩・曹風》蜉蝣之羽〔傳〕:蜉蝣,渠略也。【釋文】略,本或作𧐋。
卷目:考證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5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9頁,第16字
《左傳・莊二十年》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。
謹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。
注解
〔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略〕字拼音是lü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各。
〔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田,各声。本义是封疆土地。
〔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üè] ⑴ 大致,简单,不详细⑵ 省去,简化⑶ 简要的叙述⑷ 计谋⑸ 抢,掠夺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畧的意思
畧
lüèㄌㄩㄝˋ基本解释
◎同“略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离約切頁碼第458頁,第22字續丁孫
略
異體畧
經略土地也。从田各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畱腳反頁碼第1077頁,第5行,第1字述
經略土地。從田各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封畛土略。」又曰:「侵敗王略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离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786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10頁,第4字
經略土地也。
段注昭七年《左傳》。芋尹無宇曰:天子經略。諸侯正封。古之制也。杜注。經營天下。略有四海。故曰經略。正封。封疆有定分也。《禹貢》曰:嵎夷旣略。凡經界曰略。《左傳》曰:吾將略地。又曰:略基阯。引申之,規取其地亦曰略地。几舉其要而用功少皆曰略。略者對詳而言。
从田。各聲。
段注离約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義為略取(畫界限而佔領之曰略取),引申為劫略,漢律有「略賣」。經略與經界誼近,《七略》,言七種書分界部居也。經略既廣,乃約略治之,故引申為約略。假借為㗉,《詩》「有略其耜」是也。後世「㗉錢」即是,字音落。
本義為略取,經略既廣 ,乃約略治(計?)之,故引申為約略,(經略土地必廣闊,故引申為詳略字?)《詩》「有略其耜」=㗉,後世謂乾沒人身曰落=略(略之引申義也)。
本義為略取。略取既廣,乃約略治之,故引申為約略。《詩》「有略其耜」,係㗉(即𠟎字)之假。今俗語落頭(報虛賬),落即略字,蓋略亦从各聲,亦得讀落。
白话解释
略,管理侵占的土地。字形采用“田”作边旁,采用“各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作從田、各聲。從田,表示與土地有關;各聲,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而來。
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10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2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7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10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46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27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384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79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00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3頁,第1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6頁,第1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37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372頁【補遺】第1801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19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11頁【崇文】第484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0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3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377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62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