糾

jiū ㄐㄧㄡ

8画

2

xnhh

vfvl

zzi

22900

8画

2

5544445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7CFE

指纠缠、纠纷、纠正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90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915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877頁,第7

廣韻》:居黝切;《集韻》:吉酉切,𡘋音朻。說文》:繩三合也。史記・賈誼傳》:何異糾纆。【註】《通俗文》云:合繩曰糾。

又,《博雅》:舉也。書・冏命》:繩愆糾謬。【疏】糾,謂發舉其愆過。左傳・昭六年》:糾之以政。【註】糾,舉也。

又,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以糾萬民。【釋文】糾,察也。又,〈小宰〉:凡宮之糾禁。【註】糾,猶割也、察也。

又,《詩・魏風》:糾糾葛屨。【傳】猶繚繚也。【疏】稀疏之貌。

又,《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糾人完聚。【註】糾,收也。

又,《後漢・荀彧傳》:收離糾散。【註】糾,合也。又,《玉篇》:吿也。廣韻》:督也、參也、急也、戾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舉夭切,音矯。詩・陳風》:舒窈糾兮。【傳】窈糾,舒之姿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舉有切,音九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居由切,結也。嵆康〈琴賦〉:瀄汨澎湃,䖤蟺相糾;放肆大川,濟乎中州。

正字通》:俗從斗作紏,非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糾在丩部,今倂入。

注解

〔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糾〕字拼音是ji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丩

〔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ū] ⑴ 见“纠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糾的意思

jiūㄐㄧㄡ

基本解释

见“纠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黝切頁碼67頁,第14

異體𥾆𥾆

糾繩三合也。从糸、𠃚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緊黝反頁碼190頁,第7行,第2

糾繩三合也。從系丩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謂三股繩,《史》曰:禍福若糾纒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51頁,第3許惟賢158頁,第6

糾繩三合也。

段注《糸部》曰:紉,單繩也。劉表易《章句》曰:㒳股曰纆。按李善引《字林》。糾,㒳合繩。纆,三合繩。與許不合。《糸部》綸下曰:糾青絲繩也。凡交合之謂之糾。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。又爲糾責之糾。

从糸丩。丩亦聲。

段注丩亦二字今補。居黝切。三部。〈詩〉音義引《說文》己小反。音之轉也。岀音隱。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《糸部》者,說與《句部》同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糾合當作勼。糾正者,因曲,非絞轉不可,故作糾。

糾合=勼合。

糾合當作勼合。

白话解释

纠,绳线多股绞合在一起。字形采用“糸、丩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糸、丩,丩亦聲。從「糸」,指絲縷;「丩」除表示音讀,也兼有纏繞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

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4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191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155頁
4說文校箋第91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86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298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51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23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44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55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91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68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867頁【補遺】第16418頁
14通訓定聲第97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87頁【崇文】第745頁
16說文句讀第262頁
17章授筆記第101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682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242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