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5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77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63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:徒亘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唐亘切,𡘋音蹬。《說文》:曼姓之國。《春秋・桓十年》:鄧侯離吾來朝。【疏】鄧,在南地屬衡岳。
义又,魯地。《春秋・隱十年》:春,齊侯鄭伯盟于鄧。【註】鄧,魯地。
义又,蔡地。《春秋・桓二年》:蔡侯、鄭伯會于鄧。【註】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。【疏】賈服以鄧爲國,釋例以此爲蔡地,其鄧國,則義陽鄧縣是也。以鄧是小國,去蔡遠,蔡鄭懼楚,而爲此會,不當反求近楚小國,與之結援,故知非鄧國也。
义又,州名。本秦南陽郡,隋置南陽縣,改鄧州。
义又,姓。《姓考》: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,爲鄧侯,後因氏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5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4頁,第38字
《春秋・桓十年》鄧侯離吾來朝。
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。離吾改吾離。
注解
〔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鄧〕字拼音是dè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登、⻏。
〔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èng] ⑴ 见“邓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鄧的意思
鄧邓
dèngㄉㄥˋ基本解释
◎见“邓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亘切頁碼第209頁,第18字續丁孫
鄧
曼姓之國。今屬南陽。从邑登聲。
附注按:金文或不從邑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徙亘反頁碼第537頁,第5行,第1字述
曼姓之國,今屬南陽也。從邑登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亙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166頁,第1字許惟賢第513頁,第2字
曼姓之國。
段注《左傳》。楚武王夫人曰鄧曼。則知鄧國曼姓也。《前志》曰:鄧縣故國。
今屬南陽。
段注南陽郡鄧,二志周。今河南南陽府鄧州是其地。
从邑。登聲。
段注徒亙切。六部。
白话解释
邓,春秋时曼姓的诸侯国。现在(汉代)地属南阳郡。字形采用“邑”作边旁,采用“登”作声旁。
鄧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13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31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1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6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7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21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9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43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6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3頁,第1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63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2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646頁【補遺】第1698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4頁,第5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60頁【崇文】第223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51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312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638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