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4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98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91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兩切,音享。《說文》:聲也。从音,鄕聲。【註】徐鍇曰:聲之外曰響。響猶怳也,怳怳然浮也。實而精者曰聲,朴而浮者曰響;響之附聲,如影之著形。《玉篇》:應聲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惟影響。
义又,方響,樂器。《杜陽雜編》:太和九年,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㗽,《韻會》又作鄕,通作嚮、饗。
注解
〔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音部。
〔響〕字拼音是xiǎ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鄉、音。
〔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ǎng] ⑴ 见“响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響的意思
響响
xiǎngㄒㄧㄤˇ基本解释
◎见“响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許兩切頁碼第78頁,第1字續丁孫
響
聲也。从音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忻罔反頁碼第217頁,第4行,第1字述
聲也。從音鄉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詳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許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40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83頁,第9字
聲也。
段注渾言之也。《天文志》曰:鄉之應聲。析言之也。鄉者假借字。按《玉篇》曰:響,應聲也。
从音。鄉聲。
段注許㒳切。十部。
白话解释
响,声音。字形采用“音”作边旁,“鄉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從音、鄉聲。《說文》:「響,聲也。」段注:「渾言之也。〈天文志〉曰:『鄉之應聲。』析言之也。鄉者,假借字。按,《玉篇》曰:『響,應聲也。』」隸楷以後字形一般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書亦間有改從向聲作嚮。規範字則改為從口、向聲。
響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55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22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7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08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00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59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22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44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30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4頁,第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8頁,第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0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185頁【補遺】第1646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46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23頁【崇文】第88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0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139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277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