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03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80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40頁,第7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力入切,音力。《篇海》:簦笠,以竹爲之。無柄曰笠,有柄曰簦。《詩・小雅》:何蓑何笠。【傳】笠所以禦暑。《左傳》〔註〕:兵車無蓋,籩人執笠,依轂而立,以禦寒暑,名曰笠轂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哀十六年》:越子伐吳,吳子禦之笠澤,夾水而陳。《水經注》: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。
注解
〔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笠〕字拼音是l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立。
〔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立声。本义是笠帽,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。
〔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⑵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笠的意思
笠
lìㄌㄧˋ基本解释
①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。斗( dǒu )~。竹~。草~。
②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。~盖。~覆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竹,立声。本义:笠帽,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。
2.同本义,也叫“斗笠”。
bamboo hat;
笠,簦无柄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簦谓之笠。 —— 《广雅》何蓑何笠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台笠缁撮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都人士》
笠子(箬笠);笠蓑(斗笠与蓑衣);笠毂(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);笠檐(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)
3.关家禽的笼子 。
bamboo cage;
鸡笠;鸭笠。
4.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。
triangle cover;
笠盖;笠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