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頁,第9字
义《集韻》:且,古作𠀃。註詳四畫。
注解
〔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一部。
〔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ě、jī,上下结构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𠀃的意思
基本释义
𠀃
◎同“且”。
古壮字释义
𠀃
◎读音ningq 阴茎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余切、千也切頁碼第471頁,第9字續丁孫
且
薦也。从几,足有二橫,一其下地也。凡且之屬皆从且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即俎之古文……从二肉在俎上,肉不當在足間,則二橫者俎上之橫,非足間之橫也。」按:甲骨文、金文用為祖先的祖,後加示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七賈反頁碼第1102頁,第4行,第1字述
薦也。從几,足有二橫,一其下地。凡且之屬,皆從且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02頁,第5行,第1字述
古文以爲且,又以爲几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余切、千也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6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44頁,第2字
所㠯薦也。
段注所㠯二字今補。薦當作荐。今不改者,存其舊以示人推究也。薦訓獸所食艸。荐訓薦席。薦席謂艸席也。艸席可爲藉謂之荐。故凡言藉當曰荐。而經傳薦荐不分。凡藉義皆多用薦。實非許意。且,古音俎。所以承藉進物者。引申之,凡有藉之䛐皆曰且。凡語助云且者,必其義有二。有藉而加之也。云嫴且,苟且者,謂僅有藉而無所加。粗略之䛐也。凡經注言且字者十有一。《鄉飲酒禮》注。同姓則以伯仲別之。又同,則以且字別之。言同姓之中有伯仲同者,則呼某甫也。《少牢》饋《食禮》注。伯某之某,且字也。《士喪禮》父某甫注云:某甫,且字也。若言山甫,孔甫。《士虞禮》適爾皇祖某甫注云:某甫,且字也。若言尼甫。又《曲禮》有天王某甫注云:某甫,且字也。《檀弓》烏呼哀哉尼甫注云:因且字以爲之謚。《襍記》陽童某甫注云:某甫,且字也《坊記》魯《春秋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,其死曰《孟子》卒注云:《孟子》之子,葢其且字。又《公羊傳》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注云:札者,冠且字也。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注云:宰渠伯糾,天子下大夫。繫官氏且字。定四年劉卷卒注云:劉卷氏采。不名且字。古言表德之字,謂之且字。往往可證者如是。葢古二十而冠。衹云某甫。五十而後以伯仲某甫者,所以藉伯仲也。故鄭注禮之某甫如是。何注《春秋》之札卷糾皆爲且字。與鄭無不合。作《正義》者多不能憭。致轉寫多譌。而其不譌者,固可攷而知也。經注之且字非許書則不憭矣。若《周頌》傳曰:萋且,敬愼皃。且,此也。則毛公傳於故訓者也。
从几。
段注句。
足有二橫。
段注句。
一,
段注逗。
其下地也。
段注橫音光。卽桄字。今俗語讀光去聲是也。合鄭閟宫箋,《明堂位》注言之。有虞氏𣃔木爲四足而已。夏后氏中足爲橫距之象。周人足閒有橫。橫下有跗。似乎堂後有房。故云大房。按跗,許作柎。闌足也。闌足者,週圍之足空其底之下也。造字之時。象其直者四。橫者二。置於地,故以一象地。子余切。又千也切。古音嫥在五部。
凡且之屬皆从且。
古文㠯爲且。又㠯爲几字。
段注上㠯爲二字衍文也。古文且字無二橫者。鄭注《明堂位》曰有虞氏以梡𣃔木爲四足而已,夏后氏始中足爲橫距是也。又以爲几字者,古文叚借之法。几亦箸於地。故几且同字。古文字少。此字大徐本挩去。从小徐本補入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薦也。古人名詞、動詞皆可互用,段加「所以」二字,可不必。凡有藉意者多从且聲,俎、蒩是也。古祖宗字皆作且,且加一層也。曾亦訓增,皆有重藉之意。古人字甫,上加以伯、仲、叔、季:甫即且字,亦藉薦上字之誼(案:「盧章之且」亦有重疊之誼)。「[匪]且有且。乃徂之借,《爾雅》徂、存、在同訓,故且訓此者乃徂之借。
白话解释
且,垫桌脚的草垫。字形采用“几”作边旁,像桌脚之间有二道橫杆,下面的一横,表示桌脚下的地面。所有与且相关的字,都采用 “且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字形像一塊祭祀去世祖先的牌位。金文顯承甲骨文而來。戰國文字二例,下體增一冗筆,象形可見。篆文、隸書承之,楷書沿之而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像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且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36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205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9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28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61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87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480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97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79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74頁,第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05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98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704頁【補遺】第1805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27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45頁【崇文】第497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62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932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588頁,第5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621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129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