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画

wuif

ofgf

odbu

9画

7

344312431

上下结构

扩展BU+20253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02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295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283頁,第1

唐韻》:居音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吟切,𡘋音今。易・繫辭》〔註〕: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,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【疏】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書・洪範》五行: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【傳】金可以改更。【疏】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【又】從革作辛。【傳】金之氣味。【疏】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

又,金有五色。說文》:五色金,黃爲之長。久薶不生衣,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。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爾雅・釋器》: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;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書・禹貢》:厥貢惟金三品。【傳】金、銀、銅也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金有三等,黃金爲上,白金爲中,赤金爲下。【註】白金,銀也;赤金,丹陽銅也。師古曰:金者五色,黃金、白銀、赤銅、靑鉛、黑鐵。

又,《公羊傳・隱五年》:百金之魚。【註】百金,猶百萬也。古者以金重一斤,若今萬錢矣。莊子・逍遙遊》:不過數金。【註】百金,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,百金,百斤也。史記・平準書》:黃金一斤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如淳云:時以錢爲貨,黃金一斤直萬錢,非也。又,臣瓚云:秦以一鎰爲一金,漢以一斤爲一金,是其義也。董彥遠曰:漢一斤金四兩,直二千五百文。正字通》:或曰:古十兩爲一斤。兵法,興師一萬,日費千金,燕昭王以千金養士,皆此數也。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。

又,樂有八音,一曰金。左傳・成十二年》:金奏作于下。【疏】金奏,擊鐘以爲奏樂之節,金謂鐘及鎛也。周禮・春官・鍾師》:掌金奏。

又,兵也。禮・中庸》:衽金革。【朱註】金戈兵之屬。

又,《韻會》:軍行鉦鐸曰金。釋名》:金鼓。金,禁也,爲進退之禁也。前漢・李陵傳》:聞金聲而止。【註】金,鉦也,一名鐲。

又,黃色也。前漢・宣帝紀》:金芝九莖,產於丞德殿銅池中。【註】金芝,色像金也。李白〈宮中行樂詞〉:柳色黃金嫩。

又,堅也。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上金隄。【註】金隄,言水之隄塘,堅如金也。賈誼〈過秦論〉:金城千里。

又,官名。周禮・秋官》:職金掌凡金、玉、錫、石、丹靑之戒令。〈魏志・王修傳〉:行司金中郎將。唐書・百官志》:更金部曰司金。遼史・國語解》:隂山採金置冶採鍊,名山金司。元史・世祖紀》:置淮南淘金司。又,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更名執金吾。【註】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,因以名官。古今注》:金吾,棒也,以銅爲之,黃金塗兩末,謂爲金吾。御史大夫、司隷校尉,亦得執焉。

又,《論語摘輔象》:風后受金法。【註】金法,言能決理是非也。

又,地名。五音集韻》:金州,周爲附庸國,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,後周攺爲金州。又,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金城郡。【註】昭帝始元六年置。應劭曰:初築城得金,故曰金城。臣瓚曰:稱金,取其堅也。方輿勝覽》:楚威王置金陵邑,因其地有王氣,埋金鎮之,故名。

又,山名。廣輿記》: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,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,故名。又,《述異記》:黃金山,生交讓樹。【又】南金山有師子獸。

又,臺名。白帖》: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,以延天下之士,故謂黃金臺。

又,花名。五代史・附錄》:湯城淀池多異花,一曰旱金,大如掌。

又,樹名。洞冥記》:影蛾池北有生金樹,破之,皮閒有屑,如金而色靑,亦名靑金樹。

又,草名。周禮・春官・鬱人》〔註〕:鬱金香草,宜以和鬯。又,《拾遺記》:祖梁國獻蔓金苔。正字通》:百兩金,藥名。又,《唐本草》:牡丹,亦名百兩金。

又,古天子號。帝王世紀》:少昊氏以金德王,故號金天氏。又,國號。金史・太祖紀》:國有金水源產金,故號大金。

又,姓。五音集韻》:古天子,金天氏之後。又,漢複姓。金留氏。出《姓苑》。

又,書名。前漢・蕭望之傳》:《金布令甲》。【註】《金布》者,令篇名也,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,因以名篇令;甲者,其篇甲乙之次。唐書・藝文志》:海蟾子《元英還金篇》一卷。宋史・藝文志》:《叢金訣》一卷。

又,神名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。【註】金形似馬,碧形似雞。

又,闕門名。前漢・公孫弘傳》:待詔金馬門。【註】武帝時,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。

又,金精,珠名。見《博雅・釋珠》。

又,鍾名。拾遺記》:帝顓頊有浮金之鍾。

又,星名。酉陽雜俎》:北斗第三星曰視金。淸異錄》:高麗謂星曰屑金。

又,金丹。抱朴子・金丹卷》:神人授之《金丹仙經》。

又,石名。淮南子・地形訓》:黃澒五百歲生黃金。【註】澒,水銀也;黃金,石名。

又,去聲。字彙補》:音噤。荀子・解蔽篇》:金口閉舌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居良切,音疆。易林》:剛柔相傷,火爛銷金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65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5頁,第18

《前漢・宣帝紀》金芝九莖,產於丞德殿銅池中。

謹照原文丞德殿改函德殿。

注解

〔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金〕字拼音是jīn,上下结构。

〔金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金文字形。从人( 表示覆盖 ),从土,从二。从“土”,表示藏在地下;从“二”,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。本义是金属。

〔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īn] ⑴ 一种化学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,黄赤色,质软⑵ 金一类的,具有光泽、延展性,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(汞除外)。⑶ 钱⑷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⑸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⑹ 喻尊贵、贵重、难得、持久、坚固、有光泽等⑺ 一些动、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⑻ 中国朝代名⑼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𠉓的意思

基本释义

𠉓

同“金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音切頁碼463頁,第1

金五色金也。黃爲之長。久薶不生衣,百鍊不輕,从革不違。西方之行。生於土,从土;左右注,象金在土中形;今聲。凡金之屬皆从金。

𨥀

異體𠊍𨥄𠉓𨤾

𨥀古文金。
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五色之金皆出於礦,礦生於地。地者,土也,文故从土,而以二注象礦指事……後加今聲為本字。」《金文詁林》卷十四引高田忠周《古籀篇》云:「土旁兩點,或三點、四點者亦同原意耳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居斟反頁碼1085頁,第6行,第1

𨥀五色金也。黃爲之長久,薶不生衣,百鍊不輕。從革不違。西方之行生於土,從土,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。今聲也。凡金之屬,皆從金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黃、白、赤、青、黒也。今掘地得黃金者,發土則色見,不爲土汚也。通論詳矣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86頁,第1行,第1

古文金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㠯上皆象金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音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805頁,第1許惟賢1220頁,第1

𨥀五色金也。

段注凡有五色。皆謂之金也。下文白金,靑金,赤金,黑金,合黃金爲五色。

黃爲之長。

段注故獨得金名。

久薶不生衣。百鍊不輕。

段注此二句言黃金之德。

從革不韋。

段注舊作違。今正。韋,背也。從革,見《鴻範》。謂順人之意以變更成器。雖屢改易而無傷也。五金皆然。

西方之行。

段注以五行言之爲西方之行。

生於土。从土。𠂇又注,象金在土中形。

段注謂土旁二筆也。

今聲。

段注下形上聲。居音切。七部。

凡金之屬皆从金。

古文金。

段注象形而不諧聲。

白话解释

金,五色(赤、青、黑、白、黄)金属的总称。黄金为五金之首。久埋地下也不会产生锈斑蚀痕,千锤百炼也不会损耗变轻,能顺从 变形而不背本性。在五行之中,金代表西方的属性。金生于土,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;“土”的左右两点,像金沙隐藏在土层中的 样子;字形用“今”作声旁。所有与金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金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三例,其形或有二點、或有三點、或有四點,凡此都像金粒之形,是金字的初文(《轉注釋義》,P.61),有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屬象形。由於金粒藏於土中,就增土為形,而金粒就成了聲符,成為從土、)聲的形聲字。後有加今聲在土之上,成了「從土,、今皆聲」的形聲字。戰國文字的一、二例,和金文的字形大同小異,其第三例和隸書的第二例以及楷書的形體一致。篆文形最能看出其形為從土、今皆聲。隸書第一例,形變為,頗失其形。古文也是「從土、今皆聲」的形聲字。

金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19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181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879頁
4說文校箋第615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51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2043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40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83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92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67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592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487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455頁【補遺】第18027頁
14通訓定聲第369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218頁【崇文】第4869頁
16說文句讀第2019頁
17說文新證第925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45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71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