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4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03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51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孚梵切,音汎 —— 水延漫也。《孟子》:氾濫於中國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河水决濮陽,氾郡十六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普博也。《禮・少儀》:氾埽曰埽。【疏】氾,廣也。大賔來,主人宜廣埽之。又,〈郊特牲〉:氾埽反道。
义又,與汎同。《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慶封氾祭。【杜註】氾祭,遠散所祭。《正義》曰:《論語》汎愛衆,汎是寬博之語,故知氾祭爲遠散所祭,言其不共也。
义又,不定之辭。《楚辭・卜居》:將氾氾若水中之鳧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氾乎若不繫之舟。
义又,搖動貌。《楚辭・招魂》:光風轉蕙,氾崇蘭些。
音又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:河水東北出于定陶縣,北屈左合氾水。《前漢・高祖紀》:漢王卽皇帝位于氾水之陽。【註】張晏曰:在濟隂界,取其汎愛弘大而潤下也。師古曰:據〈叔孫通傳〉曰「爲皇帝於定陶」,則此水在濟隂,是也 —— 音,敷劒反。《史記索隱》音似,非 —— 音似者,乃汜水,在成臯。詳三畫汜字註。
音又,揚子《方言》:氾,洿也。自關而東或曰洼、或曰氾,音汎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符咸切,音凡 —— 地名。《左傳・襄二十四年》:王出適鄭處于氾。【杜註】鄭南氾也。《正義》曰:南氾在襄城縣南,東氾在滎陽中牟縣南。又,〈襄二十六年〉:楚伐鄭,涉氾而歸。《正義》曰:氾是地名,非水名,是於氾地涉水耳。
义又,國名。
音又,姓。《廣韻》:出敦煌濟北。皇甫謐曰:本凡氏,遭秦亂,避地於氾水,因攺焉。漢有氾勝之,晉有氾毓。又,叶孚絢切,音現。陸機〈文賦〉:闕太羹之遺味,同朱弦之淸氾;雖一唱而三歎,固既雅而不豔。
义从㔾,與从巳別。
注解
〔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氾〕字拼音是f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㔾。
〔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àn] ⑴ 同“泛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𣲆的意思
基本释义
𣲆
1qǐㄑㄧˇ◎拼音qǐ。解释可能是“溪”,后来被“溪”取代而遭淘汰。 现在属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一个自然村的村名叫“大~ 村”。由于字典里一般找不到“~” 字,只能用“汜”来标村名, 然后再标注读音为qǐ。
𣲆
2jǐㄐㄧˇ◎拼音jǐ。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有地名“~ 湖”,现已更名为己湖。 见于当地政府资料。并且此资料注明“ 此字为当地的生造字,《县志》 误作“汜”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