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9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4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2頁,第25字
音《唐韻》:與涉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弋涉切,𡘋音枼。《說文》:草木之葉。陸游詩〔註〕:吳人直謂桑曰葉。
义又,世也。《詩・商頌》:昔在中葉,有震且業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聚也。
义又,書冊。歐陽修曰:唐人藏書皆作卷軸,後有葉子,似今策子。
音又,姓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葉氏,舊音攝,後世與木葉同「音」。
义又,與䔾通。《儀禮・士冠禮》:贊者洗於房中,側酌醴,加柶覆之面葉。【註】古文葉爲䔾。
音又,式涉切,音攝。《左傳》及葉。【註】葉,今南陽葉縣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,逆約切,音虐。《易林》:桑芳將落,隕其黃葉。
音又,叶於急切。《易林》:同本異葉,樂人上德。東鄰慕義,來興吾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協切,音牒 —— 與䈎同,書篇名。
义《韻會》或作𦯧,非。
注解
〔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葉〕字拼音是y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枼。
〔葉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艸,枽( yè )聲。植物的葉子。「葉」,同「協」,會意字,從十從口。本是兩個字。本义是草木之葉。
〔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è] ⑴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⑵ 像叶子的⑶ 同“页”。⑷ 世代,时期⑸ 姓。㈡ [shè] ⑴ 古邑名。春秋时楚地。故城在今河南省叶县南。⑵ 姓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𦶫的意思
基本释义
𦶫
◎同“𦹁”。俗“葉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與涉切頁碼第24頁,第27字續丁孫
葉
異體𦹁、𦶫
艸木之葉也。从艸枼聲。
附注按:金文像木上多葉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亦接反頁碼第91頁,第2行,第1字述
艸木之葉也。從艸枼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與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4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4頁,第6字
艸木之葉也。
段注凡物之薄者,皆得以葉名。
从艸。枼聲。
段注與涉切。古音在八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古人假為世字。
葉,樹木之葉;枼,木片;鍱,金葉。又借為世,以从世聲。《詩》:「昔在中葉」。
葉从世,故古人多假作世字用,如《詩》「昔在中葉」,世也。○案,草木之葉;枼,木之薄片(一枼扁丹);鍱,金葉子。
从世,故古人多假作世字。○枼,木片也;鍱,金葉也。《詩》:「昔在中葉」。
白话解释
葉,草木的葉子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枼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有枼字,一般指用為世字的繁體,如「萬枼亡疆」、「永枼毋忘」、「萬枼鼓之」、「枼萬孫子」等文例是。嚴格而言,應與葉字無涉。明確見葉字字形,始於戰國文字。字從艸、枼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葉,艸木之葉也。」段注:「凡物之薄者,皆得以葉名。」隸書字形有分別因承戰國文字和篆文。規範字形則改從口、從十聲。
葉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6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5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3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7頁,第2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9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88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6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52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9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9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70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564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4頁【崇文】第33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7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2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474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80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