僮

tóngzhuàng ㄊㄨㄥˊㄓㄨㄤˋ

14画

12

wujf

oytg

nskb

20215

14画

12

324143125112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0EE

同“童”。(zhuàng)少数民族,今改作“壮族”。书僮。僮仆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0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17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42頁,第28

唐韻》:徒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東切,𡘋音同。說文》:未冠也。又,《前漢・衞靑傳》〔註〕:僮者,婢妾之總稱。史記・貨殖傳》:卓王孫家僮八百人。前漢・張安世傳》:僮七百人,皆有手技。玉篇》:僮幼迷荒者。詩・鄭風》:狂僮之狂也且。【傳】狂行僮昏所化也。廣雅》:僮,癡也。今爲童。

又,無知貌。揚子《𤣥》:物僮然未有知。

又,竦敬貌。詩・召南》: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徐、僮、取慮三縣名,屬臨淮郡。

又,姓。漢交趾刺史僮尹。鄭樵《族略》:卽童姓。或从人,以別其族。

韻會》:《說文》童,孥也;僮,幼也。今以僮幼字作童,童僕字作僮,相承失也。

注解

〔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僮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óng、zhu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童

〔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童声。本义是未成年的人。

〔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óng] ⑴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⑵ 同“童”。 [zhuàng] ⑴ 〔~族〕中国少数民族,今改作“壮族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僮的意思

1tóngㄊㄨㄥˊ

基本解释

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。书~。~仆。

同“童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人,童声。本义:未成年的人。

2.同本义。

young;

僮,未冠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:“十九以下,八岁以上也。”僮子备官,而未之闻邪。 —— 《国语·鲁语》为两郎僮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孰若为一郎僮耶。与其杀是僮。不当为僮。

僮子(童子。指未成年的人);僮女(童女,少女);僮男(童男,少年);僮儿(男孩);僮谣(即童谣)

3.奴婢。

servant;

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。 —— 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今民卖僮者。 —— 《汉书·贾谊传》

僮使(奴婢);僮奴(奴仆);僮史(仆隶);僮役(仆役);僮牧(犹僮仆);僮指(称僮仆,奴婢);僮客(奴仆);僮娃(指童婢)

形容词

1.无知。

ignorant;

僮昏不可使谋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

僮昏(昏愦无知。亦指昏愦无知的人);僮蒙(昏昧不明事理)

2.低贱 。

humble;

僮妇(泛称平民妇女);僮夫(犹言匹夫。指平民男子);僮讼(指民事诉讼)

2zhuàngㄓㄨㄤˋ

基本解释

〔~族〕中国少数民族,今改作“壮族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“壮”的原字,1965年改“僮”为“壮Zhuang nationality

2.另见 tóng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紅切頁碼257頁,第2

僮未冠也。从人童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田風反頁碼660頁,第1行,第1

僮未冠也。從人童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禮》:『十五成僮。』僮子也,而童則罪人之子,沒官供給使者也。僮子字從罪人之童者,古者質但取其幼小爾,美惡不嫌同辭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458頁,第1許惟賢640頁,第2

僮未冠也。

段注《䇂部》曰:男有辠曰奴。奴曰童。按《說文》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。如穜種二篆之比。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。非古也。《襍記》注曰:童,未成人之稱。《學記》注曰:成童,十五以上。引伸爲僮蒙。《玉篇》引詩。狂僮之狂也且。傳曰:狂行,僮昏所化也。《廣雅》曰:僮,癡也。若《召南》僮僮,竦敬也。則又如愚之義也。

从人。童聲。

段注徒紅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僮僕當作童。漢王式被髡為童。引申為童山者,山無草木也。未冠曰僮,今正反用,段氏已說。

僮,未冠也。僮子、童僕,今反用。

僮,未冠也;童係僮僕字。今正反用。

僮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06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645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494頁
4說文校箋第325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310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11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90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95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4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00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320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262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909頁【補遺】第17178頁
14通訓定聲第128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679頁【崇文】第2713頁
16說文句讀第1047頁
17章授筆記第329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57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58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