則

ㄗㄜˊ

9画

7

mjh

bcln

lokd

62800

9画

7

25111342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247

意为标准、规章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3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9頁,第31

標點整理本: 第67頁,第21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子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卽德切,𡘋音側。說文》:則等畫物也。从刀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【徐曰】則,節也。取用有節,刀所以裁制之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法也。爾雅・釋詁》:則,常也。【疏】謂常禮法也。周禮・天官冢宰〔《周禮・天官冢宰・大宰》〕:以八則治都鄙。【鄭註】則,法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凡制度品式皆曰則。書・說命》:明哲實作則。

又,天理不差曰則。易・乾卦》:乃見天則。詩・大雅》:順帝之則。

又,法其可法者曰則。書・無逸》:繼自今嗣王,則其無淫于觀,于逸,于遊,于田。【註】戒成王效法文王也。詩・小雅》:君子是則是傚。

又,《周禮・五命賜》〔註〕:則,地未成國之名。

又,夷則,七月律名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則,法也。言陽氣法度,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。

又,《韻會》:助辭,又然後之辭。論語》: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4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11

《周禮・五命賜註》則,地未成國之名。

謹照原文註改則。則改註。

注解

〔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

〔則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刂

〔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é] ⑴ 见“则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則的意思

ㄗㄜˊ

基本解释

见“则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頁碼135頁,第3

則等畫物也。从刀从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𠟻

𠟻古文則。

𠞋

異體𠟔

𠞋亦古文則。

𠟭

𠟭籒文則从鼎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以為「則」字「从刀,从鼎,當是宰割之宰之本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遭德反頁碼349頁,第1行,第1

𠟭等畫物也。從刀、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則,節也,取用有節,刀所以裁製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1

古文則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2

籒文則從鼎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3

亦古文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713頁,第1許惟賢317頁,第7

𠟭等畫物也。

段注等畫物者,定其差等而各爲介畫也。今俗云科則是也。介畫之,故從刀。引伸之爲法則。假借之爲語䛐。

从刀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段注說從貝之意。物貨有貴賤之差。故從刀介畫之。子德切。一部。

古文則。

段注重貝者,定其等差之意。

籒文則。从鼎。

段注《鼎部》曰:籒文以鼎爲貝故員作𪔅。㜏作𪔈。霣作䨶。則作𠟭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等畫物(分得平均)。故引申為法則。《墨子》有則刑(則,畫也)。《左傳•文公十八年》「毁則為賊」。(殺人為則又為贼,則、賊有相反義)。

「毀則為賊」,然賊即則,《書•舜典》「怙終賊刑」,古文為「則刑」。二字聲誼相近。

等畫物也(分得平均也)。故引申為法則。《墨子》有則刑(即以刀殺人),則,盡也。《左傳》:「毁則為賊」,則、賊雙聲(殺人為則,又為賊;則、賊有相反義)(?)

白话解释

则:均等划分财物。字形采用“刀、贝”会义。贝,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。

字形解说

西周甲骨文及金文之「則」字從刀、從鼎,是用刀刻畫鼎紋之義,與《說文》籀文構形相同。古文字每單複無別,有的西周金文從二鼎,是製鼎之時,對照器樣,刻劃器物的意思。戰國文字以後,「鼎」訛變為「貝」,則又《說文》古文構形從刀、從二貝的來源。戰國文字有兩種構形,一種繼承甲金文從刀、從鼎;另一種則從刀、從貝,是篆文的所本。篆文、隸書從鼎、從貝兩形並存,楷書則據篆文而來,定形為「則」。「則」字本從刀、從鼎,從刀,表示用刀刻畫的意思;從鼎,表示原鼎器範,或同時並呈新鼎器樣,《說文‧鼎部》:「則,等畫物也。从刀、貝。」指依照原鼎器範,與刻劃出之新鼎器樣,絲毫不差,本義為用刀刻劃鼎文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則」,規範字作「则」,是偏旁類推。

則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68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358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278頁
4說文校箋第178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68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60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05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46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80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07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175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137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633頁【補遺】第16691頁
14通訓定聲第859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359頁【崇文】第1433頁
16說文句讀第528頁
17說文新證第353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185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532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442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