勹

bāo ㄅㄠ

2画

qtn

hs

ryaa

27020

2画

35

单体结构

基本区U+52F9

生僻字,慎用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50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79頁,第49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布交切,音苞。說文》:裹也。勹,象人曲形有所包裹。

注解

〔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勹部

〔勹〕字拼音是bāo,独体字。

〔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āo] ⑴ 古同“包”,裹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勹的意思

bāoㄅㄠ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包”,裹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“包”的古体。裹 bag up。现用作汉字的部首名称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頁碼301頁,第12

勹裹也。象人曲形,有所包裹。凡勹之屬皆从勹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『勹』字象人側俯伏之形,當即『伏』之本字。」

蔣注案:从勹之字,唯冢、軍之隸定字形不同。隸定从勹之字,唯勺、句之篆字不从勹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北交反頁碼751頁,第3行,第1

勹裹也。象人曲身形,有所包裹。凡勹之屬,皆從勹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文起於人字,曲,包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28頁,第2許惟賢756頁,第4

勹裹也。

段注今字包行而勹廢矣。

象人曲形有所包裹。

段注包當作勹。淺人改也。布交切。以包苞匏字例之。古音在三部。

凡勹之屬皆从勹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勹【包】。勹裹。

勹裹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篆文作。其形由象形(人)字伸手向下,朝裡彎曲,以像包裹的樣子,由象形的「人」字改變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

勹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92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750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573頁
4說文校箋第383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361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29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22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48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92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35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373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310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053頁【補遺】第17376頁
14通訓定聲第109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74頁【崇文】第3093頁
16說文句讀第1230頁
17說文新證第714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3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866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