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9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1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許容切;《韻會》:虛容切,𡘋音胸。《說文》:膺也,从勹,凶聲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其於匈中曾不蔕芥。《楚辭・哀時命》:惟煩懣而盈匈。
义又,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天下匈匈。【註】匈匈,喧擾之意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匈匈,讙議之聲。《荀子・天論篇》:君子不爲小人之匈匈也而輟其行。
音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用切,兄去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勹部。
〔匈〕字拼音是xiō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勹、凶。
〔匈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勹,凶声。勹( bāo ),裹。本义是胸膛。
〔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ōng] ⑴ 〔~奴〕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。亦称“胡”。⑵ 古同“胸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匈的意思
匈
xiōngㄒㄩㄥ基本解释
①〔~奴〕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。亦称“胡”。
②古同“胸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勹,凶声。勹( bāo ),裹。本义:胸膛。
2.“胸”的古字。
bosom; chest;
匈,膺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胷、作胸胸满。 —— 《素问·腹中论》贯匈国。其为人胸有窍。 —— 《海内南经》
3.心胸;胸怀。
吾素刚急,有匈中气,不可不顺也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
匈臆(胸怀)
4.胸部。
项羽大怒,伏弩射中 汉王, 汉王伤匈。 —— 《史记》
5.称匈奴。亦泛称北方少数民族。
Hsiung-Nu;
又匈虏一败,或当惧而修德,结怨于我,为患不细。 —— 《旧唐书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許容切頁碼第302頁,第6字續丁孫
匈
膺也。从勹凶聲。
𦙄
異體胷、胸
匈或从𠕎。
附注段玉裁改「聲」為「膺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許容切頁碼第751頁,第7行,第3字述
膺也。從勹凶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2頁,第1行,第1字述
或從肉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許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731頁,第3字許惟賢第757頁,第7字
膺也。
段注《肉部》曰:膺,匈也。二篆爲轉注。膺自其外言之無不當也。匈自其中言之,無不容也。無不容,故从勹。
从勹。凶聲。
段注許容切。九部。今字胷行而匈廢矣。
匈或从肉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字形都從勹,表示身體頸部以下到腹部以上的部位;凶聲,表示音讀。匈字假借為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專稱之後,遂轉注為胸字。篆文或體「?」字,改從肉旁,表示匈是人體器官,就如同肩、胃等字從肉旁表示人體器官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匈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93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51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7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84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62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301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227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486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922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5頁,第1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74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10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9065頁【補遺】第1737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5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75頁【崇文】第30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32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5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867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