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

biàn ㄅㄧㄢˋ

23画

16

yocu

yce

skxs

00407

8画

6

41223454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53D8

指改变、变化。更改,变调,变动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3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186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61頁,第5

唐韻》:祕戀切;《廣韻》:彼眷切。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彼卷切,𡘋鞭去聲。說文》:更也。小爾雅》:易也。廣韻》:化也、通也。增韻》:轉也。正韻》:改也。易・乾卦》:乾道變化。易解》:自有而無謂之變,自無而有謂之化。禮・王制》:一成而不可變。【註】更也。周禮・夏官・司爟》:四時變國火,以救時疾。【註】變,猶易也。前漢・循吏傳》:漢家承敝通變。

又,動也。禮・檀弓》:夫子之疾病矣,不可以變。【註】變,動也。荀子・議兵篇》:機變不張。【註】謂器械變動攻敵也。

又,權變。前漢・魏豹傳贊》:張耳、韓信,皆徼一時之權變,以詐力成功。文中子・述史篇》:非君子不可以語變。【註】變,權也,反經合道之謂也。

又,災異曰變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災異愈甚,天變成形。又,〈諸葛豐傳〉:災變數見。

又,死喪曰變。榖梁傳・昭十五年》:君在祭樂之中,大夫有變以聞,可乎。

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
又,《韻會》:平免切,音辨 —— 正也。禮・禮運》:大夫死宗廟謂之變。𨻰註:變讀爲辨,猶正也。

又,叶𤰞眠切,音邊。莊子・田子方》:夫至人者,上闚靑天,下潛黃泉,揮斥八極,神氣不變。

又,叶必愼切,音𩯭。陸雲詩羽儀未變,叶有客來信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本从攴、䜌,載攴部。【徐曰】攴,有爲也。精薀〔即《六書精蘊》〕从久,俗譌作攵,𡘋非。字彙》已載攴部,是言部重出,下改从攵,非。又,《集韻》俗作[⿰木變],亦非。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8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1頁,第5

《禮・檀弓》夫子之疾病矣,不可以變。

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。

注解

〔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變〕字拼音是b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龻、攵

〔變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攴( pū ),孌( luán )聲。本义是變化,改變。

〔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àn] ⑴ 變化;改變。《小爾雅•廣詁》:“變,易也。”《玉篇•言部》:“變,化也。”⑵ 移動;驚擾。《禮記•檀弓上》:“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以變。”⑶ 變通;權變。《鹽鐵論•相刺》:“善言而不知變,未可謂能説也。”⑷ 事變;突然發生的非常事件:政變;兵變。《漢書•高后紀》:“待吕氏變,而共誅之。”⑸ 奇異的;怪誕的。《楚辭•九章•思美人》:“吾且儃佪以娱憂兮,觀南人之變態。” “⑹ 變相”或“變文”的簡稱。《觀薛稷少保書畫壁》詩:“又揮西方變,發地扶屋椽。”⑺ 通“㦚”。急躁。《韓非子•亡徵》:“變褊而心急,輕疾而易動發,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,可亡也。”⑻ 通“辯”。➊正當。《禮記•禮運》:“大夫死宗廟謂之變。” ➋周遍。《大戴禮記•文王官人》:“變官民能,歷其才藝。” ➌爭辯。三國魏嵇康《家誡》:“人有相與變争,未知得失所在,慎勿預也。”⑼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變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变的意思

biànㄅㄧㄢˋ

基本解释

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;变化;改变。情况~了。~了样。

变成。沙漠~良田。后进~先进。

使改变。~废为宝。

能变化的;已变化的。~数。~态。

变卖。~产。

变通。通权达~。

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。事~。政~。

指变文。目连~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攴( pū ),孌( luán )声。本义:变化,改变。

2.同本义。

transform; change;

变,更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变,易也。 —— 《小尔雅》变者,非常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一阖一辟谓之变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》病变而药不变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无下有变…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 ——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不得已,变姓名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。

变文协韵(古文修辞术语。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);天气突变;巨变(巨大的变化);变豹(即豹变,指人发迹而富贵);变宫(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。即宫的变声,比高宫低半音)

3.变通。

be flexible;

善言而不知变,未可谓能说也。 —— 汉· 桓宽《盐铁论》

4.发动事变。

rebel; revolt;

待吕氏变而共诛之。 —— 《汉书·高后纪》

变谋(变乱的图谋);变震(变乱震惊)

名词

1.事变,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。

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;

变遂发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哗变(称军队突然叛变);变事(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)

2.灾异,异常的自然现象。

catastrophe;

灾异愈甚,天变成形。 —— 《汉书·五行志》天变不足畏。 —— 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

变怪(灾变怪异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頁碼97頁,第26

𣀵

異體

𣀵更也。从攴䜌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祕戀反頁碼261頁,第2行,第2

𣀵更也。從攴䜌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攴有爲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93頁,第2許惟賢221頁,第1

𣀵更也。从攴。䜌聲。

段注祕戀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变,更改。字形采用“攴”作边旁,采用“

字形解说

金文從音、弁聲,隸定當作「」。戰國文字從又、䜌聲;篆文從攴、䜌聲。隸書同戰國文字,楷書同篆文。金文「」從「音」為義符,表示與音樂有關,從「弁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弁」字本義為「冕也」,與「」義無關。不過,如果把「弁」看成「變」的造字假借,那麼「」從「弁/變」就有兼義的功能了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「變」字從「攴」或「又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;從「䜌」為聲符,可能有兼義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䜌」字本義為「亂也」,此義與「變」有關,事物要變,多半是因為原來太亂;或者事物本來好好的,但是變了就容易亂,因此「變」從「䜌」聲,可能有兼義功能。「」或「變」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92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264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10頁
4說文校箋第129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123頁,第23字
6說文今釋第43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75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76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38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78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128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95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648頁【補遺】第16545頁
14通訓定聲第306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60頁【崇文】第1037頁
16說文句讀第371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648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335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