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画

8

ktgf

rhjm

jmeb

62015

11画

8

251312122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53E

吐唾沫表示鄙视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49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194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122頁,第5

唐韻》:湯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吐臥切,𡘋音毻。說文》:口液也。禮・曲禮》:讓食不唾。又,〈內則〉:不敢唾洟。左傳・僖二十三年》:不顧而唾。

說文》本作𠾊。或作涶。廣韻》作涶。
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9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21

《左傳・僖二十三年》不顧而唾。

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三年。

注解

〔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唾〕字拼音是t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垂

〔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垂声。本义是口液,唾沫。

〔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uò] ⑴ 口腔里的消化液⑵ 啐,从嘴里吐出来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唾的意思

tuòㄊㄨㄛˋ

基本解释

口腔里的消化液。~液。~涎。~沫。

啐,从嘴里吐出来。~弃(吐唾沫表示轻视、鄙弃)。~骂。~手可得。~面自干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(形声。从口,垂声。本义:口液,唾沫) 同本义。

saliva;

唾,口液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脾为涎,肾为唾。 —— 《素问》汝身已见唾成珠,汝伯何由发如漆! —— 唐· 杜甫《醉歌行》

唾腺(唾液腺);唾沫星(口液的细小点子);唾盂(痰盂);唾壶(一种大肚痰盂)

动词

1.吐唾沫。

spit(on sb.);

必唾其面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不顾而唾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
唾面(往人的脸上吐唾沫);唾背(朝人背影吐唾沫);唾脡(吐唾于肉酱上。谓设谋独占);唾涕(吐唾沫);唾掌;唾手;唾玉(口吐珠玉。形容工于诗文)

2.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 。

cast aside; spurn;

唾斥(鄙弃斥责);唾视(鄙视,看轻);唾辱(鄙弃羞辱);唾哕(鄙弃;吐唾沫有声)

3.吐 。

vomit;

唾绒(指妇女刺绣时,咬断线头所吐出之线绒);唾奇(术士口中吐出奇异的珍宝)

4.拖长。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。

unhappy;

道士唾着脸,不答应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湯臥切頁碼41頁,第5

𠾊

異體

𠾊口液也。从口𡍮聲。

𰝇

異體

𰝇唾或从水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吐破反頁碼125頁,第2行,第2

𰝇口液也。從口垂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25頁,第3行,第1

唾或從水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湯臥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21頁,第2許惟賢97頁,第11

𰝇口液也。

段注《曲禮》。讓食不唾。《內則》。不敢唾洟。

从口。𡍮聲。

段注湯臥切。十七部。

唾或从水。

白话解释

唾,嘴里的津液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垂”作声旁。“涶”,有的“唾”采用“水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口、垂聲。從口,指口中的液體;垂聲,表示音讀。楷書承篆文構形而來。《說文》或體改偏旁口字為「水」,表示液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5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115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102頁
4說文校箋第53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46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62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0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75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0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52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41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115頁
14通訓定聲第1999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22頁【崇文】第485頁
16說文句讀第156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16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125頁,第1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