啓

ㄑㄧˇ

11画

8

yntk

hkr

wmmj

38604

11画

8

4513313425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5553

指启发、启始、启封、启事,取名象征有前途,有希望。见“启”。启动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53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195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123頁,第16

廣韻》:康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遣禮切;《正韻》:祛禮切,𡘋音棨。說文》本作[⿰⿸戸口支],敎也。玉篇》:開發也。書・堯典》:啓明。【傳】啓,開也。又,〈大甲〉:啓廸後人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啓,跪也。【註】跽也。詩・小雅》:不遑啓處〔「啓」,開明版作「啟」〕【傳】啓,跪;處,居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別也。又,刻也。

又,《詩・小雅》:元戎十乗,以先啓行〔「元戎十乗,以先啓行」,「乗啓」二字,開明版作「乘啟」〕【註】王氏曰:軍前曰啓,後曰殿。先軍行之前者,所謂選鋒也。

又,啓事。晉書・山濤傳》:濤爲吏部尚書,凡用人行政,皆先密啓,然後公奏,舉無失才。時稱山公啓事。

又,《字彙》:姓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畜》:前右足白啓〔「啓」,開明版作「啟」〕【註】《左傳》曰:啓服。【疏】昭二十八年,衞侯來獻其乗馬,曰啓服。杜預曰:啓服,馬名是也。

又,《𡌨》:雨而晝晴曰啓。

又,星名。詩・小雅》:東有啓明〔「啓」,開明版作「啟」〕

又,與启通。詳前启字註。
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98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25

《爾雅・釋畜》〔註〕左傳曰,啓服。《疏》昭二十八年,

謹照原二十八年改二十九年。

注解

〔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啓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𢼄、口

〔啓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從戶,從口。甲骨文字形,左邊是手( 又 ),右邊是戶( 單扇門 );用手開門,即開啓的意思。後繁化加「口」,或省去手( 又 )而成「啓」。金文又加「攴」( pū )成「啓」。現簡化爲「啓」。本义是開,打開。

〔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ǐ] ⑴ 開;打開。《書•金滕》:“啓籥見書,乃並是吉。”⑵ 開拓;開創。《詩•魯頌•闊宫》:“大啓爾宇,為周室輔。”⑶ 始;開始。如:啓行;啓用。《三國志•魏志•武帝紀》:“首啓戎行。”⑷ 萌芽。《荀子•天論》:“繁啓蕃長於春夏,畜積收臧於秋冬。”⑸ 教導;開導。如:啓蒙;啓發。《論語•述而》:“不憤不啓,不悱不發。”⑹ 招致;引發。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啓,寇不可翫。”⑺ 指門戶;道橋。《左傳•僖公二十年》:“‘新作南門’,書,不時也。凡啓塞,從時。”⑻ 前鋒;左翼。《左傳•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啓,牢成御襄罷師,狼蘧疏為右。”⑼ 稟告;報告。《商君書•開塞》:“今日願啓之以效。”⑽ 泛指奏疏,公文,書函。宋蘇軾《與王敏仲八首》之二:“方欲奉啓告別,遽辱惠問。”⑾ 古代指立春、立夏。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:“凡分、至、啓、閉,必書雲物。”⑿ 指馬的一種,右前足白色的馬。《爾雅•釋畜》:“前右足白,啟。”⒀ 別,分開。《大戴禮記•夏小正》:“啓灌藍蓼。啓者,别也,陶而疏之也。”⒁ 刻。《廣韻•薺韻》:“啓,刻也。”⒂ 通“跽”。跪坐。《詩•小雅•四牡》:“王事靡監,不遑啓處。”⒃ 視。後作“䁈”《論語•泰伯》:“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‘啓予足,啓予手。’”⒄ 通“棨”。古代類似通行證的公文。《釋名•釋書契》:“啓,詣也。以啓語官司所至詣也。”⒅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四》:“啓氏,姓姒,夏后啓之後也,後燕有啓崙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啓的意思

ㄑㄧˇ

基本解释

開;打開。《書•金滕》:“啓籥見書,乃並是吉。”

開拓;開創。《詩•魯頌•闊宫》:“大啓爾宇,為周室輔。”

始;開始。如:啓行;啓用。《三國志•魏志•武帝紀》:“首啓戎行。”

萌芽。《荀子•天論》:“繁啓蕃長於春夏,畜積收臧於秋冬。”

教導;開導。如:啓蒙;啓發。《論語•述而》:“不憤不啓,不悱不發。”

招致;引發。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啓,寇不可翫。”

指門戶;道橋。《左傳•僖公二十年》:“‘新作南門’,書,不時也。凡啓塞,從時。”

前鋒;左翼。《左傳•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啓,牢成御襄罷師,狼蘧疏為右。”

稟告;報告。《商君書•開塞》:“今日願啓之以效。”

泛指奏疏,公文,書函。宋蘇軾《與王敏仲八首》之二:“方欲奉啓告別,遽辱惠問。”

古代指立春、立夏。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:“凡分、至、啓、閉,必書雲物。”

指馬的一種,右前足白色的馬。《爾雅•釋畜》:“前右足白,啟。”

別,分開。《大戴禮記•夏小正》:“啓灌藍蓼。啓者,别也,陶而疏之也。”

刻。《廣韻•薺韻》:“啓,刻也。”

通“跽”。跪坐。《詩•小雅•四牡》:“王事靡監,不遑啓處。”

視。後作“䁈”《論語•泰伯》:“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‘啓予足,啓予手。’”

通“棨”。古代類似通行證的公文。《釋名•釋書契》:“啓,詣也。以啓語官司所至詣也。”

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四》:“啓氏,姓姒,夏后啓之後也,後燕有啓崙。”

详细解释

1.會意。從戶,從口。甲骨文字形,左邊是手(又),右邊是戶(單扇門);用手開門,即開啓的意思。後繁化加「口」,或省去手(又)而成「啓」。金文又加「攴」( pū )成「啓」。現簡化爲「啓」。本義:開,打開。

2.同本義。

open;

啓,開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夫人將啟之。 —— 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疆埸無主,則啟戒心。 —— 《國語·晉語一》凡啟塞從時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年》。注:「門戶道橋謂之啟。」啟戶。 —— 《儀禮·士虞禮》門啓而入。 —— 《左傳》啓窗而觀。 —— 明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不能啓口。 —— 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
啓沃(開誠忠告。舊時指用治國之道開導帝王);啓扉(開門);啓請(開口詢問;請教);啓戶(開門)

3.啓發;教育。

enlighten; teach; educate;

啟,教也。從攴,啓聲。 —— 《說文》不憤不啟。 —— 《論語》皆啟以商政。 —— 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啟古獻公。 —— 《禮記·祭統》佑啟我後人。 —— 《孟子》

啓誨(開導教誨);啓導(開導;啓發指導);啓機(開啓機兆)

4.出發;起程。

start;

正月啟蟄。 —— 《儀禮·夏小正》。傳:「言始發蟄也。」首啟戎行。 —— 《三國志·武帝紀》

啓行(啓程,動身上路);啓輪(輪船起航);啓錨(謂開船)

5.開拓;開創。

open up;

齊桓公並國三十,啓地三千里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有度》啓隕籜以藝粟菽。 —— 明· 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
啓土(開拓疆域);啓設(創設);啓業(開創基業)

6.啓奏;稟告。

inform; state;

堂上啓阿母。 —— 《玉臺新詠 ·古詩爲焦仲卿妻作》

啓帖(敘述情況的帖子);啓白(稟告);啓問(陳述;稟告)

7.煩請;啓請 。

please;

啓動(套話。勞駕);啓煩(套話。麻煩;多勞)

8.通「跽」。跪。

prostrate; kneel;

王事靡盬,不遑啓處。 —— 《詩·小雅·采薇》

9.通「晵」。省視,察看。

observe; watch;

啓予足!啓予手! —— 《論語·泰伯》

名词

1.書信。

letter;

方欲奉啓告別,遽辱惠問。 —— 蘇軾《與王敏仲八首》

2.官方文件。

official document;

官信曰啓。 —— 服虔《通俗文》

3.中國古代指立春、立夏。

the Beginning of Spring or Summer;

凡分、至、啓、閉,必書雲物。 —— 《左傳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頁碼97頁,第1

異體啓、啓

啟敎也。从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啟。」
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愚謂當解為从口,𢼄聲。蓋教者必以言,故字从口。教者發人之蒙,開人之智,與啟戶事相類,故字从𢼄聲,兼受𢼄字義也。」按:甲骨文有「𢼄」字,像以手開戶之形。「啟」即「𢼄」之孳乳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溪禰反頁碼259頁,第2行,第1

啟教也。從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啓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啓發教道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487頁,第2許惟賢218頁,第6

啟教也。从攴。启聲。

段注康禮切。十五部。

《論語》曰:不憤不啟。

段注《述而》篇文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作從又、戶,表以手開門之意。引申為開啟、開發之後。字形分化為從口、聲,表示以言語啟發教導。金文改從又為從攴作啟字,強化教導訓誡之意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承金文字形而來。《說文》以启為開門之意,又以啟字「從攴、启聲」,其說不可從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90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261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208頁
4說文校箋第127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22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434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4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74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3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77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127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94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618頁【補遺】第16541頁
14通訓定聲第2282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58頁【崇文】第1029頁
16說文句讀第367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60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330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