墳

fén ㄈㄣˊ

15画

12

ffam

gjtc

beel

44186

15画

12

1211212225111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8B3

指坟墓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57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239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171頁,第29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符分切,音汾。說文》:墓也。禮・檀弓》:古者墓而不墳。【註】土之高者曰墳。衡山志》:楚靈王之世,衡山崩,而祝融之墳壞,中有營丘九頭圖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賭有黎之圮墳。【註】有黎,祝融也。

又,水涯曰墳,大防也,所以扞水。詩傳》:辛受無道,商人慕文王而歸之,賦〈汝墳〉。

又,《白虎通》:三墳,分也。論三才之分,天地人之始也。孔安國〈尚書序〉:伏犧、神農、黃帝之書,謂之三墳,言大道也。左傳・昭十三年》:左史倚相,是能讀三墳,五典,八索,九丘。

又,大也。周禮・春官》:司烜氏共墳燭。

又,與羵同。〈魯語〉:土之怪曰墳羊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房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父吻切,𡘋音憤 —— 土膏肥也。書・禹貢》:白墳,黑墳,赤埴墳。見土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部本切,音笨 —— 土沸起也。左傳・僖四年》:公祭地,地墳。
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12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2頁,第27

《周禮・春官》司烜氏共墳燭。

謹照原書春官改秋官。

注解

〔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墳〕字拼音是f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賁

〔墳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土,賁( bēn )聲。本义是大防。

〔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én] ⑴ 封上隆起的墓。泛指墳墓。《説文•土部》:“墳,墓也。”⑵ 堤岸;水邊高地。《爾雅•釋丘》:“墳,大防。”⑶ 順從。《管子•君臣下》:“墳然若一父之子,若一家之實,義禮明也。”⑷ 大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墳,大也。”⑸ 劃分。《廣韻•釋詁一》:“墳,分也。”⑹ 三墳的簡稱。(即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書)。泛指古代典籍。如:三墳五典。晋潘尼《贈陸機出爲吴王郎中令》:“振鱗南海,濯翼清流。婆娑翰林,容與《墳》、《丘》。”⑺ 姓。 [fèn] ⑴ 土質肥沃。《廣韻•吻韻》:“墳,土膏肥也。”⑵ 隆起;高起。《集韻•混韻》:“墳,土起。”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墳的意思

1fénㄈㄣˊ

基本解释

封上隆起的墓。泛指墳墓。《説文•土部》:“墳,墓也。”

堤岸;水邊高地。《爾雅•釋丘》:“墳,大防。”

順從。《管子•君臣下》:“墳然若一父之子,若一家之實,義禮明也。”

大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墳,大也。”

劃分。《廣韻•釋詁一》:“墳,分也。”

三墳的簡稱。(即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書)。泛指古代典籍。如:三墳五典。晋潘尼《贈陸機出爲吴王郎中令》:“振鱗南海,濯翼清流。婆娑翰林,容與《墳》、《丘》。”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聲。從土,賁( bēn )聲。本義:大防。

2.同本義。

embankment;

墳,大防。 —— 《爾雅·釋丘》墳莫大於河墳。 —— 《爾雅釋地》遵彼汝墳。 —— 《詩·周南·汝墳》。傳:「大防也。」 注:「或曰 河墳, 汝墳、 淮墳也。」

3.土堆。

mound;

崇墳夷靡。 —— 潘岳《射雉賦》。注:「今呼爲塘。」登大墳以遠望兮。 —— 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

墳家(用土堆成的墳包)

4.通「濆」。水邊;沿河的高地。

highland;

墳,地大也,青幽之間,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。 —— 《方言》背墳衍之廣陸兮。 —— 王粲《登樓賦》遵彼汝墳,伐其條枚。 —— 《詩·周南·汝墳》墳延者六施,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。 —— 《管子·地員》

5.特指墳堆,墳墓。

grave;

墳,墓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此字本訓大防也。墳,冢。秦晉之間謂之墳。 —— 《方言十三》。注:「墳取名於大防也。」古也,墓而不墳。 —— 《禮記·檀弓》。注:「土之高者謂之墳。」出郭門直視,但見近與墳。 —— 《古詩十九首》古也墓而不墳。 —— 《禮記·檀弓上》不治墳,欲爲省。 —— 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吾往河陽省墳墓。 —— 唐· 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
墳兆(墳墓之間的界域);墳陵(帝王的陵墓)

6.古代典籍名。

ancient classics;

是能讀三墳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。 —— 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

墳典(墳策、墳籍、墳素,都泛指古書,古籍)

1.起土堆;築墳。

mound; bury;

漸就壤墳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明帝紀》。注:「起也。」

墳土(墓葬)

2.劃分。

divide;

地方九則,何以墳之? —— 《楚辭·天問》

形容词

1.大。

big;

牂羊墳首。 —— 《詩·小雅·苕之華》共墳燭庭燎。 —— 《周禮·司烜氏》。注:「大也。」

墳燭(大火炬);墳首(大頭);墳倉(大糧倉)

2.順從的。

obedient;

墳然若一父之子,若一家之實,義禮明也。 —— 《管子》

2fènㄈㄣˋ

基本解释

土質肥沃。《廣韻•吻韻》:“墳,土膏肥也。”

隆起;高起。《集韻•混韻》:“墳,土起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頁碼456頁,第17

墳墓也。从土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扶云反頁碼1073頁,第2行,第3

墳墓也。從土賁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769頁,第1許惟賢1203頁,第6

墳墓也。

段注此渾言之也。析言之則墓爲平處。墳爲高處。故《檀弓》孔子曰:古者墓而不墳。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:丘墓起墳。鄭注《禮記》曰:墓謂兆域。今之封塋也。土之高者曰墳。此其別也。《方言》曰:冢,秦晉之閒謂之墳。或謂之培。或謂之堬。或謂之埰。或謂之埌。或謂之壠。自關而東謂之丘。小者謂之塿。大者謂之丘。此又別國《方言》之不同也。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。如厥土黑墳。公置之地,地墳。此引申之用也。如遵彼汝墳。借墳爲坋。《周禮》墳衍。借墳爲濆也。

从土。賁聲。

段注符分切。十三部。

白话解释

坟,墓地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贲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墓也。从土、賁(ㄅㄣ)聲。」賁表音讀,同時兼表「大」意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《經典文字辨證書》以「坟」為「墳」之俗體,大陸即以之為「墳」之規範字,從土、文聲。在六書中亦屬於形聲。

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04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16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867頁
4說文校箋第607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542頁,第21字
6說文今釋第201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337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75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88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61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584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480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303頁【補遺】第18000頁
14通訓定聲第322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05頁【崇文】第4817頁
16說文句讀第1991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9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56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