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画

14

bfdj

ndmbb

yafg

11427

17画

14

5211452444413252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B7A

基本字义 ● 孺 rú ㄖㄨˊ  ◎ 小孩子,幼儿:~子。~慕(幼童对父母的爱慕,泛指深挚的敬爱或仰慕)。~子牛。妇~皆知。孺子、孺慕。泛指深挚的敬爱或仰慕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664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281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218頁,第27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而遇切,音茹。說文》:乳子也。从子,需聲。一曰輸也,輸尚小也。徐引《》孺子可敎。六書故》:子幼弱也。詩・小雅》:和樂且孺。【註】親慕意,言兄弟歡洽,如小兒慕父母也。又,《禮・檀弓》:有子與子游立,見有孺子慕者,有子曰:情在於斯,其是也夫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孺,屬也。禮・曲禮》:大夫曰孺人。【註】大夫之妻曰孺,言屬於夫,不敢自專也。

又,《玉篇》、《集韻》:汝朱切。類篇》:而朱切,𡘋音儒 —— 義同。或作𡦗𡦘又,姓。
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15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4頁,第11

《禮・檀弓》有子與子游立,見有孺子慕者。

謹照原文見字下省有字。

注解

〔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子部

〔孺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子、需

〔孺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子,需声。子,古代指小孩子,不分性别都称子。本义是小孩子,尤指幼儿。

〔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ú] ⑴ 小孩子,幼儿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孺的意思

ㄖㄨˊ

基本解释

小孩子,幼儿。~子。~慕(幼童对父母的爱慕,泛指深挚的敬爱或仰慕)。~子牛。妇~皆知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子,需声。子,古代指小孩子,不分性别都称子。本义:小孩子,尤指幼儿。

2.同本义。

child;

孺,乳子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孺子早寝晏起。 —— 《礼记·内则》今人乍见孺子。 —— 《孟子》

孺童(小孩,幼童);孺弱(幼弱的孩子);孺慕(幼童爱慕父母之情);孺齿(幼儿,幼童);孺儿(幼儿);孺子欢(为使父母欢心,故意装出孩子般的神态动作);孺月(分娩后的第一个月);孺齿(幼儿)

3.指亲属。

blood relation;

孺,属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骨肉相亲属也。”

孺泣(对父母的哀悼哭泣);孺止(敬仰)

4.姓。

形容词

1.幼稚,年小。

young;

公将不利于孺子。 —— 《书·金縢》。传:“稚也。”

孺婴(孺褓,孺蒙。幼小);孺年(幼年,年龄幼小)

2.亲睦。

affectionate;

和乐且孺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

孺慕。

动词

通“乳”。生育 bear孺,生也。——《广雅》乌鹊孺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而遇切頁碼489頁,第11

孺乳子也。一曰輸也,輸尙小也。从子需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閏務反頁碼1141頁,第1行,第2

孺乳子也。一曰輸也,輸尚小也。從子需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史記》:『孺子可教。』《禮》:大夫妻曰孺人。猶言小童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而遇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969頁,第4許惟賢1289頁,第8

孺乳子也。

段注以曡韵爲訓。凡幼者曰孺子。此其義也。《爾雅》曰:孺,屬也。亦以同音爲訓。屬者,聯也。

一曰輸孺也。輸孺尙小也。

段注此二孺字各本無。《廣韵》有之。文義乃完。於此見刪字者之無理。亦周燕也,黃倉庚也之類也。輸孺曡韵字。孺讀如儒。《方言》十二曰:儒輸,愚也。郭注。儒輸猶愞𨕖也。輸孺卽儒輸也。《荀子・修身》篇。偷儒憚事。偷儒卽輸孺。

从子。需聲。

段注而遇切。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左傳》「南孺子」,《禮記》有「孺人」,漢宮有「孺人」。蓋本訓乳子,因古人視女子甚小,故引申稱婦為孺,猶稱小童也。

乳子也,乳中之子也。引申為凡年幼之稱。古人視女人甚小,故又引申為女人之稱,如「南孺子」及「孺人」(見《禮記》)。漢朝後宮亦有「孺人」。又小童為夫人之自稱,皆小視女人也。

本訓孩子,引申為女子之稱,如「南孺子」、「儒人」。蓋古人視女子如小孩,夫人自稱小童,其證也。

白话解释

孺,乳臭未干的小孩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孺”是“败输”的意思。“败输”是因为年纪尚小。字形采用“子”作边旁,采用“需” 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子」、「需」二字構成。從「子」,示為幼兒。從需,聲符,注明音讀。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孺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71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247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928頁
4說文校箋第652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583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2164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59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723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8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88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625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515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4179頁【補遺】第18137頁
14通訓定聲第145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94頁【崇文】第5173頁
16說文句讀第2133頁
17章授筆記第610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1087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354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