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9

mhgl

lbmrw

lijk

41266

12画

9

25212512512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E45

指幅面、宽幅、幅度。边缘:边幅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9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334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276頁,第7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方六切,音福。說文》:布帛廣也。玉篇》:布帛廣狹。廣韻》:絹幅,《爾雅・釋天》:緇廣充幅,長尋曰旐。【疏】以黑色之帛,廣全幅長八尺,屬於杠,名旐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四丈曰疋,兩邊具曰幅。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夫富,如布帛之有幅焉,爲之制度,使無遷也。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,正德以幅之。【疏】言用正德以爲邊幅,使有度也。前漢・馬援傳》:修飾邊幅。【註】若布帛,修飾其邊幅也。

又,《廣雅》:匡幅,滿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彼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筆力切,𡘋音逼。廣韻》:行縢名。左傳・桓二年》:帶裳幅舄。【註】幅若今行縢。詩・小雅》:邪幅在下。【傳】幅,逼也,所以自偪束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作偪。禮・內則》:偪、屨、著綦。【註】鄭云:以幅帛邪纏於足,所以自偪束。逼卽縢約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19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28

《禮・內則》偪屨著綦。〔註〕鄭云,以幅帛邪纏於足,所以自偪束。逼卽縢約也。

謹按內則無此註,查係小雅疏,而又非原文。謹移於上文小雅傳所以自偪束也下,照原文爲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。名曰偪者,所以自偪束也。

注解

〔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幅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畐

〔幅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畐( fú )声。从“巾”表示与布帛有关。声符“畐”训“满”(参“福”字条),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。布帛的宽度( 广 )与“满”有相通之处,故可以引申。本义是布帛的宽度。

〔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ú] ⑴ 布的宽度⑵ 泛指事物的宽度⑶ 边缘⑷ 量词,用于布帛、图画等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幅的意思

ㄈㄨˊ

基本解释

布的宽度。~面。双~。宽~。

泛指事物的宽度。~度。~员(“幅”是宽度,“员”是周围。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。如“我国~~广大”)。振~。篇~。

边缘。边~。

量词,用于布帛、图画等。一~画。五~布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巾,畐( fú )声。从“巾”表示与布帛有关。声符“畐”训“满”(参“福”字条),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。布帛的宽度(广)与“满”有相通之处,故可以引申。本义: 布帛的宽度。

2.同本义。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。今为布帛、呢绒等宽度的通称。

width;

幅,布帛广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布帛二尺二寸为幅。 —— 《汉书·食货志》半幅终幅。 —— 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注:“半幅一尺,终幅二尺。”邪幅在下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。注:“邪缠束,故名邪幅。”幅巾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符融传》。注:“以一幅为之。”

单幅,双幅;宽幅的白布;幅裂(像布幅一样割裂);幅巾(古代用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。男子用以束发,也叫幞头);幅练(成幅的白练)

3.引申指地面或书画面的广狭。

width;

幅陨既长。 —— 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幅者,所以正曲枉也。 —— 《列女传·母仪》即连楮为巨幅,广二丈,大书一“屈”字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篇幅;振幅。

4.界限,限度 。

limit;

幅程(范围,尺度);幅利(使贪利之心有所节度)

5.指布帛或纸张。

cloth or paper;

其男子衣以横幅,但结束相连,略无缝缀。 —— 《晋书》

量词

——记述长条或方形的东西。

一幅画;一幅对子。

动词

覆盖,用东西遮在…上面 cover一茎竹稿剔船尾,两幅青幕幅船头。——白居易《泛小舱》

形容词

通“福”。古称富贵寿考为福 good luck幅陨既长,有娀方将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方六切頁碼252頁,第15

幅布帛廣也。从巾畐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方菊反頁碼647頁,第5行,第1

幅布帛廣。從巾畐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爲之幅度,使之無遷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方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429頁,第2許惟賢625頁,第10

幅布帛廣也。

段注凡布帛廣二尺二寸。其邊曰幅。《左傳》曰: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。爲之制度。使無遷也。引伸爲邪幅。《小雅》。邪幅在下。傳曰:幅,偪也。所以自偪束也。

从巾。畐聲。

段注方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幅員」與「福云」同,員,均也。

布帛之廣也。引申為廣,又引申為幅員,幅仍訓廣而為名詞矣。

布帛廣也。《詩》「幅(廣也)[隕](均也)=福云(?)。

布帛廣也。《詩》「幅(廣也)[陨](均也)」=福云。

白话解释

幅,布帛的宽度。字形采用“巾”作边旁,采用“畐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巾」,右「畐」。篆文從巾、畐(ㄈㄨˊ fú)聲。從「巾」,指布帛、紡織品;「畐」表示音讀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幅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5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632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484頁
4說文校箋第319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304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09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87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89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61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95頁,第19字
11標注說文第313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257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786頁【補遺】第17160頁
14通訓定聲第89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667頁【崇文】第2665頁
16說文句讀第1026頁
17章授筆記第324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160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747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