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45頁,第1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96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40頁,第33字
音《廣韻》:俱位切;《集韻》:基位切,𡘋音騩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慙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: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;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
义本作媿,从女;或从恥省作聭,亦作謉𦞙。
注解
〔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uì、chŏ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鬼。
〔愧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鬼声。本义是惭愧。
〔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ì] ⑴ kuì ㄎㄨㄟˋ 羞惭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愧的意思
愧
kuìㄎㄨㄟˋ基本解释
◎kuì ㄎㄨㄟˋ 羞惭。羞~。惭~。~色。~怍(惭愧)。~疚。~赧(因羞愧而脸红)。~悔。问心无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心,鬼声。本义:惭愧。
2.同本义。同“媿”。
ashamed;
小则如愧。 —— 《礼记·儒行》尚不愧于屋漏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抑》不愧于人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虽颜惭未知心愧。 —— 《魏书·列女传》纵上不杀我,我不愧于心乎? —— 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谌虽暴抗,然闻言则大愧流汗。 —— 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能不愧老人之言否。 —— 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下恐愧吾师矣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兹游快且愧矣。 —— 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兼愧贵家子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愧心(内心惭愧);愧悔(惭愧后悔);愧服(衷心佩服他人,自惭不如);愧灼(极言惭愧之意);愧天作人(上愧对天理,下愧对人事)
3.折辱人;使羞惭。
ashame;
昭王闻之,欲愧之以辞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
愧辱(羞辱)
4.责人罪咎。
blame;
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,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。 —— 《礼记·表记》。注:“病、愧谓罪咎之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俱位切頁碼第418頁,第20字續丁孫
媿
慙也。从女鬼聲。
愧
媿或从恥省。
附注吳大澂古籀補:「媿,姓也。後世借為慙媿字,而媿之本義廢。」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媿為女姓,愧與聭均為慙,愧从心,聭則从恥省。凡以同鬼聲而通叚用之者,當明為訓解,以免後人牽疑,應糾正《說文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矩遂反頁碼第1001頁,第5行,第1字述
慙也。從女鬼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易慙媿,女子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01頁,第5行,第2字述
媿或從恥省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俱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01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89頁,第1字
慙也。
段注慙下曰:媿也。二篆爲轉注。亦考老之例。
从女。鬼聲。
段注俱位切。十五部。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。
媿或从恥省。
段注按卽謂从心可也。
白话解释
媿,惭愧。字形采用“女”作边旁,采用“鬼”作声旁。愧,这是“媿”的异体字,采用省略了“耳”的“恥”作边旁。
媿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28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065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9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55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97頁,第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838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097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19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657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30頁,第1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33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381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268頁【補遺】第17855頁【後編】第1468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34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94頁【崇文】第437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10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89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60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