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8

rdjn

qklu

dgkz

54016

11画

8

12113425115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3A9

遮蔽,遮盖。有歧义,谨慎使用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5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439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386頁,第8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衣檢切;《正韻》:於檢切,𡘋淹上聲。說文》:斂也。小上曰掩。增韻》:遮也。禮・月令》:仲夏,君子齊戒,處必掩身。【註】掩,猶隱翳也。【又】孟冬是察阿黨,則罪無有掩蔽。

又,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。禮・曲禮》:大夫不掩羣。【疏】禽獸羣聚,則多不可掩取之。前漢・貨殖傳》:掘冢搏掩。【註】博擊掩襲,取人物也。一說博,六博也。掩,意錢之屬。

一曰撫也。爾雅・釋訓》:矜憐撫掩之也。【郭璞註】撫掩猶撫揗,謂慰恤也。

又,閉也。韓愈詩:獨宿門不掩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止也。

又,同「也」。江淮南楚之閒曰掩。

韻會》或作揜。

又,《集韻》:烏感切,庵上聲 —— 覆取也。與揜同。

又,於贍切,淹去聲 —— 繅絲以手振出緒也。或作𦁏,通作淹。

又,乙業切,音浥 —— 打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4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39

《爾雅・釋訓》《郭璞註》撫掩猶撫揗,謂慰恤也。

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。

注解

〔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掩〕字拼音是y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奄

〔掩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手,从奄,奄亦声。本义是遮蔽。

〔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ǎn] ⑴ 遮蔽,遮盖⑵ 关,合⑶ 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⑷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掩的意思

yǎnㄧㄢˇ

基本解释

遮蔽,遮盖。~护。~体。~饰。~映。~盖。~蔽。~埋。~人耳目。瑕不~瑜。藏瑕~疵。

关,合。~闭。~门。~卷。

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。~了手。

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。~杀。~击。~袭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手,从奄,奄亦声。本义:遮蔽。

2.同本义。

cover; screen;

掩,敛也。小上曰掩。 —— 《说文》掩练帛,广终幅。 —— 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注:“裹首也。”掩薄草渚。 —— 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空正掩日。 —— 《周髀算经》掩口胡卢而笑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掩其上哉。 —— 清· 方域《壮梅堂文集》手巾掩口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势拔五岳掩 赤诚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
掩圹(将棺木放入墓穴内,加土掩埋);掩心(护胸的铠甲);掩土(盖土埋葬);掩面(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);掩著(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)

3.藏。

hide;

掩贼为臧。 ——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。注:“匿也。”处必掩身。 —— 《礼记·月令》

掩掩缩缩(躲躲藏藏);掩敛(遮藏躲闪);掩败(掩饰失败);掩秘(隐瞒,秘而不宣)

4.止。

stop;

掩,止也。 —— 《方言》十三掩以绝灭。 —— 王褒《洞箫赋》。注:“止息貌。”掩细柳而抚剑。 —— 潘岳《西征赋》。注:“止也。”

5.乘其不备 。

attack by surprise;

掩取(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);掩捕(乘其不备而逮捕)

6.袭击 。

attack;

掩攻(袭击,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);掩击(袭击;冲杀)

7.关闭;合上。

shut; close;

为掩户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掩亚(关闭);掩关(关闭;关门)

8.意外地被夹住 。

get squeezed;

小心门掩了你的手。

9.抹杀。

一眚掩大德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揞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頁碼406頁,第26

掩

異體

掩斂也。小上曰掩。从手𡘹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依漸反頁碼976頁,第2行,第3

掩歛也,小上曰掩。從手奄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428頁,第3許惟賢1055頁,第11

掩斂也。小上曰掩。

段注《釋器》。圜弇上謂之鼒。弇上當作掩上。

从手。奄聲。

段注衣檢切。八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作揜。

掩襲=揜⊙襲,⑴今假揜作掩。⑵ 掩,今作揜。⑶(三說均不同,俟質。)

掩襲字當作揜。逖本云:俗作揜。

白话解释

掩,收束。收束物体的上部叫“掩”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奄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手、奄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奄」為聲符,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奄」字本義為「覆也」,與「掩」義密切相關,故「掩」從「奄」聲當有兼義的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掩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03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1028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771頁
4說文校箋第536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482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77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99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00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76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20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514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425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935頁【補遺】第17819頁
14通訓定聲第51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62頁【崇文】第4245頁
16說文句讀第1750頁
17章授筆記第505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01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125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