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

xiǎn ㄒㄧㄢˇ

23画

14

jogf|jof

atc

kku

60102

9画

5

25112243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663E

指光亮、明亮,又指很容易被看见。取名意为表现、有名气、有权势。表现、露出。在名字中多指显贵、显赫之意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76頁,第22

同文書局本: 第1410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1404頁,第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呼典切,音憲。爾雅・釋詁》:光也。又,見也。玉篇》:明也、覿也、著也。書・泰誓》:天有顯道,厥類惟彰。【傳】言天有明道,其義類惟明。

又,達也。左傳・僖二十五年》:是求顯也。孟子》:而未嘗有顯者來。【疏】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。

又,姓。風俗通》:周卿顯甫。

又,《正韻》:曉見切,音韅 —— 覿也。

又,人名。禮・檀弓》:子顯致命于穆公〔子顯以致命於穆公〕【釋文】顯,呼遍切。

又,叶馨煙切,音羶。郭璞〈朝鮮贊〉:箕子避商,自𥨥朝鮮;善者所壯,豈有隱顯。

說文》顯:頭明飾也。从頁,㬎聲。

俗作𩔰,非。

注解

〔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

〔顯〕字拼音是x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㬎、頁

〔顯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頁( xié )从㬎,㬎亦聲。今字從頁,與人頭有聯繫。本义是頭上的裝飾品。

〔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ǎn] ⑴ 頭明飾。《説文•頁部》:“顯,頭明飾也。”:⑵ 明;光明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顯,光也。”《廣雅•釋詁四》:“顯。明也。”⑶ 顯露;公開。如:大显身手。《國語•吴語》:“寡君勾踐使下臣郢,不敢顯然布幣行禮。”⑷ 顯揚;顯著。《玉篇•頁部》:“顯,著也。”《易•比》:“顯比,王用三驅。”⑸ 高貴;顯赫。《孟子•離婁下》:“問其與飲食者,盡富貴也,而未嘗有顯者來。”⑹ 見。《玉篇•頁部》:“顯,覿也。”《詩•周頌•敬之》:“敬之敬之,天維顯思。”⑺ 表面,外面。《荀子•天論》:“隱顯有常。”⑻ 舊時對先人的美稱。《書•文侯之命》:“汝克紹乃顯祖。”⑼ 代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顯,代也。”⑽ 姓。漢應劭《風俗通義•姓氏•顯氏》:“有顯甫為周卿。” [xiàn] ⑴ 人名。《集韻•霰韻》:“顯,人名。秦有子顯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显的意思

xiǎnㄒㄧㄢˇ

基本解释

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。明~。~著。~学(著名的学说或学派)。

表现,露出。~露。~示。~山露水(喻显示自己,引人注目)。

旧时称有权势的或有名声地位的。~贵。~赫。~要。

敬辞,称先人。~考(已去世的父亲)。~妣(已去世的母亲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从页( xié )从显,显亦声。今字从页,与人头有联系。本义:头上的装饰品。

2.同本义。

ornaments on the head;

显,头明饰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「头明饰者,冕弁充耳之类。」

3.表面,外面。

surface;

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。 —— 《韩非子》

形容词

1.明显;显示得很清楚。

obvious; apparent; noticable; self-evident;

显,见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。注:「显,明见也。」天维显思。 —— 《诗·周颂·敬之》不敢显然布币行礼。 —— 《国语·吴语》故法莫如显,而术不欲见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难三》

显轿(没有顶篷、扶手的大椅式轿子。也叫亮轿,明舆);显亮(敞亮)

2.显赫,显达。

be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;

高爵显位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赠谥美显

显融(显达荣耀);显人(闻名天下的人);显位(崇高的职位);显官(居高位的官员)

3.明,光明。

bright;

我久不画了。如今住的房屋不比园里的显亮,所以没兴头画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
显晦(明与暗。喻出仕与隐居);显证(明证)

4.子孙尊称已故的直系血亲 。

my late;

显考(子女对亡父的尊称);显祖(对祖先的敬称);显妣(子女对亡母的敬称)

动词

1.显露;公开。

appear; become manifest itself;

嘉木立,美竹露,奇石显。 —— 柳宗元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

显行(实施;公开施行);显戮(依法公开处决);显隐(显现与隐没)

2.传扬;显扬。

demonstrate; show; display;

孙膑以此名显天下。 ——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
显亲(使双亲显扬);显亲扬名(亲属显耀,声名远扬)

3.表现;显示。

demonstrate; display; manifest; show;

此是亡灵未泯,故来显应。 ——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显道神(险道神,显道人。出殡时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高大的开路神像)

4.见。

see;

九曲风涛何处显。 —— 《西厢记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呼典切頁碼294頁,第22

顯頭明飾也。从𩑋𣊡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㬎,古以爲顯字,故从𣊡聲。
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顯,訓頭明飾無所考。《說文》:『㬎,眾𣁋杪也。从日中視絲,古文以為顯字。』日中視絲,正顯明之象。……象人面在日下視絲之形。絲本難視,持向日下視之乃明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呼衍反頁碼736頁,第5行,第1

顯頭明飾也。從頁𣊡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頁,頭也。若具列物數,一頭二頭也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呼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86頁,第1許惟賢739頁,第5

顯頭朙飾也。

段注故字从頁。飾者,妝也。《女部》曰妝,飾也是也。頭明飾者,冕弁充耳之類。引伸爲凡明之偁。按㬎謂眾明。顯本主謂頭明飾。乃顯專行而㬎廢矣。《日部》㬎下曰:古文以爲顯字。由今字假顯爲㬎。乃謂古文假㬎爲顯也。此古今字之變遷。所必當深究也。

𩑋。㬎聲。

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。呼典切。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頭明飾也。既有㬎字,顯字亦可不造。《爾雅》顯訓代(今年代明年,今日代明日)。「丕顯哉」文王謨;丕承(承接)哉,武王烈」、「不顯」、「不承」,顯皆訓代。《經義述聞》顯訓明,承假仍訓美,較不妥。

頭明飾也。㬎(通言,衆明),顯(别言,專指頭明飾)。凡訓明之字皆有代意,如明日(代今日)、明年(代今年)。顯亦訓代,(《爾雅》訓顯為代),如《書》:「丕顯哉,文王謨;丕承(䚮之借。䚮,繼也?)哉,武王烈」,及「不顯」、「不承」,顯皆訓代也,蓋與承字同義,《經義述聞》所解非也。

訓明,故又訓代。明年代今年,明日代今日也。「丕顯哉」、「不(丕)顯」字皆訓代。

白话解释

显,头上突出的装饰物。字形采用“页”作边旁,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從日、從絲、從頁(或從見),像人在日下張目視絲之形。蠶絲纖細,本難察視,人處陽光之下,即如纖細蠶絲,亦可明察秋毫,精微顯明的意思,不言而喻。《說文‧日部》:「,眾微杪也,从日中視絲。古文以為顯字。」眾物微小,由日中視絲,正會合明察眾物之意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又〈頁部〉:「顯,頭明飾也。从頁、聲。」從頁,與頭部意思相關;從,表示音讀,兼表「著明」、「顯著」之意,本義指弁冕、充耳等鮮明的頭飾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段玉裁認為「顯」本字作「」,後來借用「顯」,表示「顯著」、「明顯」的意思。戰國文字「」、「顯」兩種構形並存,用作「顯著」、「明顯」義時,多半用「」字。如金文彝銘用語「丕顯」的「顯」,三晉文字作「顯」,戰國楚簡皆作本字「」字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繼承金文和戰國文字。隸書兩束絲下端的線頭,省併為四點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顯」;規範字作显,是從宋、元、明、清通俗文學刻本文字,取其輪廓簡化後的整字改換。

顯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78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735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559頁
4說文校箋第376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353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272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18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40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882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229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366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303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8887頁【補遺】第17347頁
14通訓定聲第287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61頁【崇文】第3041頁
16說文句讀第1201頁
17章授筆記第370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35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847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