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画

11

ajdj

taka

ekgk

44608

14画

10

1222511134251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66AE

本义:日落时,傍晚日暮、暮色、暮年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日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190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499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445頁,第42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莫故切,音慕 —— 本作莫。說文》: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在茻中。【註】平野中望日將落,如在草茻中也。史記・伍子胥傳》:吾日暮塗遠。屈原〈離騷〉:恐美人之遲暮。〇【按】經典本皆作莫,今或相承用暮字。

注解

〔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

〔暮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莫、日

〔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日,莫声。古字作“莫”,像太阳落到草丛中,表示天将晚。“暮”为后起字。本义是日落时,傍晚。

〔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ù] ⑴ 傍晚,太阳落山的时候⑵ 晚,将尽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暮的意思

ㄇㄨˋ

基本解释

傍晚,太阳落山的时候。日~。~气。~色。日~途穷。~鼓晨钟。

晚,将尽。~春。~年。~节。~齿(晚年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日,莫声。古字作“莫”,像太阳落到草丛中,表示天将晚。“暮”为后起字。本义:日落时,傍晚。

2.同本义。

dusk; sunset; evening;

暮者,晚也。 —— 《论衡·明雩》朝三而暮四。 —— 《庄子·齐物论》恐美人之迟暮。 —— 《楚辞·离骚》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今朝至,暮变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难一》至莫夜月光明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 —— 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

暮天(傍晚的天空);暮雨(傍晚的雨);暮途(傍晚的路程);暮烟(傍晚的烟霭);暮暮(每天傍晚);暮鼓(鼓楼晚间报时的鼓声);暮暗(日落天暗)

3.夜晚。

the end;

枝封暮雪。 —— 沈约《桐赋》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。 —— 《论语》

暮月(一季的末月);暮末(犹末世);暮冬(冬末)

形容词

1.喻指年老,衰老。

aged;

藐是流离,至于暮齿。 —— 庾信《哀江南赋序》

暮老(指年老);暮古(年老糊涂);暮志(晚年的志向);暮耋(指年老);暮齿(晚年);暮景(比喻垂老之年)

2.迟;晚。

late towards to the end of;

夫自念斯,学德未暮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》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 —— 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

暮迟(犹言不及时);暮生(父亲死后才出生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莫故切、慕各切頁碼33頁,第1

𦶛

異體𦱤、莫

𦶛日且冥也。从日在茻中。

附注惠棟《讀說文記》:「當作茻亦聲。𦱤,今作莫,俗作暮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『日在二林中』或『日在茻中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莫度反頁碼110頁,第7行,第1

𦶛日且冥也。從日在茻中,茻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平野中望日且莫,將落如在草中也。今俗作暮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莫故切、慕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89頁,第1許惟賢82頁,第7

𦶛日且冥也。

段注且冥者,將冥也。《木部》曰:杳者,冥也。《夕部》曰:夕,莫也。引伸之義爲有無之無。

从日在茻中。

段注會意。

茻亦聲。

段注此於雙聲求之。莫故切。又慕各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作暮,最無理,既从茻中日,又加日字,豈有此理?漠、寞皆起於莫。

莫假為無,又假為毋。《論語•述而》「文莫吾猶人也」,當為忞慔之假字。

今俗作暮,最為無理。莫中既从日,而復加日字于下,緟複無理,不合六書。漠、寞皆莫之孳乳字。亦借為無。禁止之莫=毋,文莫=忞慔。

日且冥也。今暮字不合六書,以从二日也。漠、寞皆莫之孳乳字。○「文莫」即「忞慔」,勉勵也。《論語》:「文莫吾猶人也」。

白话解释

莫,太阳快下山。字形采用“日”作边旁,像太阳落在草丛中。

字形解说

字早見於殷商,從日在艸中,示日將冥。字或從茻,或從林,或增從隹。隸作「莫」,今作「暮」。戰國文字字形已有訛從大。《說文》:「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在茻中,茻亦聲。」段注:「且冥者,將冥也。木部曰:『杳者,冥也。』夕部曰:『夕,莫也。』引伸之義為有無之無。」段玉裁此處所言「引伸」,宜理解為「假借」之誤。隸、楷字形均可上溯自戰國的訛變字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1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98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89頁
4說文校箋第44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37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35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56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5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0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5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44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35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942頁【補遺】第16271頁
14通訓定聲第166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8頁【崇文】第429頁
16說文句讀第132頁
17說文新證第75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54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59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00頁,第2字